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今天10时42分
立春
二十四节气开启新的轮回
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正向我们走来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是“开始”之意
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
开始进入风和日暖
万物生长的春季
在自然界
立春最显著的特点
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立春有三候
一候 [东风解冻]
东风送暖
气温逐渐升高
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 [蛰虫始振 ]
“蛰虫”是冬藏之虫
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
三候 [鱼陟负冰]
河里的冰开始溶化
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
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民俗
迎春
由于是春天的开始
我国民间都把立春作为节日来过
称为立春节
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
专家介绍说,立春日迎春
是在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历史悠久,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
虽然现在立春日迎春不如从前隆重
但各地仍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迎接立春
比如还有挂风车、踏青等
咬春
立春之日有着
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
等饮食之俗
以迎春、庆春
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
从魏晋南朝时代起
人们迎春食春饼
春饼是一种薄面饼
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
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
也可赠送亲友品尝
打春
打春牛,又称鞭春牛、鞭土牛
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
盛行于唐、宋两代
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
使得土牛风俗传播更广
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鞭春牛有着送寒气,促春耕的意义
春社
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
《礼·明堂位》:
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
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汉以前只有春社
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
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
之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
成为一种祭祀活动
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
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立春·“春捂”
立春时节,东风拂面,毕竟料峭
为了不生病,要再“春捂”一阵子
不要因气温骤然回升就立减穿着
小心寒潮突至,感冒乘虚而入
另外,春季天寒气燥
饮食应清淡、甘润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饮水量
少食热性、辛辣或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
春天
满含生机勃发的希望
冬去春来,大地解冻
东风送暖,万物复苏
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鱼儿浮在未融的碎冰下游动
水中嬉戏的野鸭
也最先收到了春的讯息
春天
蕴藏灵动飞扬的诗意
草木初萌,花枝孕蕾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春天是早莺争暖树
是新燕啄春泥
也是红杏枝头春意闹
是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春天
承载着最美好的期待
万物苏萌山水醒
农家岁首又谋耕
立春的到来
也意味着春耕的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
只有在春天播下新的种子
才有秋天五谷丰登的期待
立春时节
乍暖还寒
虽然此时离气象意义上的春天
还有一段距离
但春天的气息已越来越明显
就让我们
以立春为新的起始
带着信心和勇气
为梦想全力以赴
人随春好
春与人宜
愿一切美好如期而至
你我共迎春暖花开
{{item.comment_name}}[来自{{item.comment_address}}]{{item.create_time}}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