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今天是10月14日,农历辛丑年九月初九,重阳节。
今天是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重阳”也叫“重九”。
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
有健康长寿的寓意。
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
所以衍生了很多纪念活动,
比如登高、赏菊等。
历代文人墨客,
对于重阳节,多有吟咏之词。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
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重阳节最早的记载源自
《吕氏春秋》中的《季秋纪》: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汉代时,重阳有了求寿的习俗。
《西京杂记》记载: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
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在魏晋时,
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
明清两代,重阳节风俗盛行。
要吃花糕,登山,十分热闹!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
登高源于古人对山岳的敬畏和崇拜,
《礼记·祭法》记载: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
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古人希望通过登山来避灾祈福。
明代时,每逢重阳,
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
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求寿
重阳节是九月九日。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古人认为九有“长寿”的寓意。
所以,重阳节这天有求寿的习俗,
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赏菊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放的时节。
三国魏晋以来,
重阳聚会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插茱萸
重阳节时,古人还有插茱萸的习俗。
古人认为重阳插茱萸可以避灾消难。
这一天,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
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王维有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同一个重阳节,在不同的地区,
其习俗各有不同。
江西:晒秋
婺源县九月九日,篁岭举办晒秋节。
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
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
浙江:拜访亲友,吃重阳粽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
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
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
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
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四川:纪念岑参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重阳节
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
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
山东:吃辣萝卜汤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
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
家家烙焦饼祭财神。
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
旧时,染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
山西:登高
山西晋南地区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
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
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
“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
“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
“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江苏:吃重阳糕、九品羹
重阳节,
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
连缀成旗,插于庭中。
无锡县吃重阳糕、九品羹。
福建:毛豆节
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
称为毛豆节。
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
称为“风槎”。
九九为阳,地久天长
金秋时节,菊花盛放
这是最好的秋日
王维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逢到节日时,最是思念亲人。
古人常言羁旅之思,
是啊,那时交通并不发达,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都要耗费许久。
更多的时候,
诗人们身在异乡时,想家的情感最强烈:
爹娘身体可好,弟妹是否安好,
门前的柿子树叶子黄了吗?
枫叶如丹,思念更浓,
在最深的秋日里,起最浓的思念。
蒋士铨说: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有人说,
子女对父母的爱,
即使付出所有也报答不了万分之一。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我们渐渐长大,他们渐渐老去,
这是无法改变的规律,
但是我们可以厚养双亲,
而不是在他们百年之后,
豪华的祭奠。
孝心应该在灵肉鲜活的存在里,
不是灵肉离开的虚无空间。
多陪陪父母,让他们知道,
你一直在他们身边!
今天是重阳节,
如果你思念远方的亲人
不如拿起电话,表达内心的牵挂与问候
如果你感慨异乡的自己
不如登高远望,排遣孤寂
不论你在哪里,只希望你
平安喜乐,重阳安康
{{item.comment_name}}[来自{{item.comment_address}}]{{item.create_time}}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