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箴言

一、简介

成吉思汗(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即元太祖,名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1206年春天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被推为大汗,号称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汗国。同时,制定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创制并使用文字,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此后展开大规模的军事活动,不断西征,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

他是蒙古草原一位震撼世界的战神,他的马蹄如飓风一般席卷中亚及东部欧洲,他和继任者、子孙后代建立了史无前例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的蒙古帝国。中国境内有元朝、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中国境外有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其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抵波兰、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亚,南达爪洼中南半岛,总面积三千万平方公里。这神奇伟业、辉煌成就,使他彪炳千秋。他不仅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国,缔造了蒙古民族,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对欧亚许多国家和民族产生巨大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特别是把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方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在西征的同时,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吉思汗又挥师南下,不断巩固和开拓祖国的疆土,为元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吉思汗无疑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世界上公认的千年第一伟人,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文韬武略、丰功伟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主要功绩】



1.统一蒙古高原诸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帝国,缔造了蒙古民族。

2.实现了我国北方地区的统一,为我国再次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3.结束了中国自唐末以来四百多年长期分裂战乱的局面,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华民族的版图,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版图的帝国。

4.成吉思汗西征,打通了东西方闭塞的通路,使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得到大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成吉思汗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影响颇大。

二、成吉思汗箴言


以韵文形式记载成吉思汗告诫子弟和官员的语录,与《智慧之钥匙》一起被蒙古封建社会作为道德规范教科书而流传。1310 年波斯学者拉施德所著的《史记》和蒙古族史学家罗布桑丹津的《黄金史》等著作中都有相应的记载。主要内容包括教诲子弟、臣民的名言,大臣将领们对成吉思汗丰功伟绩的颂词,喜庆宴会上的训词以及从民间收录的谚语。

 

箴言第一:

嗜酒者昏,若聋若瞽,心首无主,执业俱废。

 

箴言第二:

拾遗者,诛其身。


箴言第三:

用我们的刀箭带来的惩罚警告一切为非作歹者。

 

箴言第四:

国以民为本,杀了人即使夺了地与国何益?况且杀害无罪者,也就促使敌人增强其抵抗决心。

 

箴言第五:

治乱国者,宜以法齐之,所以辩上下,定民志。

 

箴言第六

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己。

 

箴言第七:

野外的事,只野外断;家里的事,只家里断。


箴言第八:

宁可折断骨头,也不可背弃信义。


箴言第九:

虽有风雪,也不失约;虽遇大雨,也不误期。


箴言第十:

箭头虽然锋利,没有翎毛不能远射;人虽长得聪明,不学没有智慧。


箴言第十一:

谁要是种下仇怨的苗,谁就将摘取悔恨的果实。


箴言第十二:

美人和名马,谁都喜爱。然而只醉心于这些,那就要身败名裂。


箴言第十三:

人之正,图才智,非贪财也。


箴言第十四:

与其谈论他人是非,不如反省自己过错。

 

箴言第十五:

忠贤者的劝告要听取,离间者的美言要三思。

 

箴言第十六:

圣主安于国泰民安,百姓安于上皇清廉。

 

箴言第十七:

读书的糊涂人,必定要超过生来的聪明人。

 

箴言第十八:

不要用金银珠宝装饰身体,而要以道德充实内心。

 

箴言第十九:

嫉恨他人进财发家,反而冲了自家的财神。

 

箴言第二十:

君臣才智,治国之本;妻子贤惠,安家之宝。

 

箴言第二十一:

吃肉的牙,长在嘴里;吃人的牙,长在心里。

 

箴言第二十二:

手足之力,只镇一二;内心之力,可征世界。


箴言第二十三:

克服傲气,广修智慧;身勇者,一世英雄;智勇者,万世英豪。


箴言第二十四:

事虽小,如不慎,则无成

 

附:内蒙古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圣主塑像周边语录:


1.莫嫌远,只要走即到;莫嫌重,只要举即起

                                            ——《蒙古黄金史》

2.事所尚者克,成其业也;人所重者践,言之诚也。当小心所事,以和人众。

                                            ——《蒙古源流》

3.其在背处也,仍如在俺眼前;其在远处也,仍如在俺近边。如此思之则汝将获上天之佑乎。

                                           ——《蒙古秘史》

三、成吉思汗陵介绍




(一)成吉思汗陵

简称成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根据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现今的成吉思汗陵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核心陵区占地约10平方公里,对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成吉思汗陵原为全体蒙古民众供奉的“总神祗”——八白宫(室),即八座白色的毡帐,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金身之地。由于蒙古民族是游牧民族,八白室的建立正是适应了游牧的特点,可以随时迁移,以便随地祭祀。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始建于鄂尔多斯的祭灵白室,起初一直处于隐避状态。根据历史文献所载,成吉思汗归天后,分别在漠北草原和木纳山南(今鄂尔多斯)建立了成吉思汗白色宫帐,视为“全体蒙古的总神祗”,进行最高规格的供奉祭祀。这一白色宫账,就是以后形成的“八白宫”的原型。

成吉思汗八白宫,由宫帐所组成,蒙古语称“朝木楚格斡尔朵”。宫帐的造型、结构与传统的蒙古包相似,但不完全一样。据说,宫帐造型模仿传说中的桃儿形天宫,也象征福禄吉祥的葫芦形状。在历史记载中曾称“有天宫形状之帐曰宫帐”。

相传成吉思汗在率军西征时路过鄂尔多斯。他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部下正要拾起马鞭,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自语道:这里是“梅花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并对左右嘱咐道:“我死后可葬于此处”。成吉思汗去世后,运送其灵柩的灵车行至鄂尔多斯时,车轮突然陷进沼泽地里,套上很多牛马都拽不出来。护送灵车的将领回想起成吉思汗曾经说过的话,于是将此地做为重要供奉祭祀之地。

从蒙古族民族心理来说,成吉思汗陵是圣地,已经根植于每一个蒙古人的内心深处,成为蒙古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成吉思汗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发而起,以惊人的胆略、恢弘的气度、百折不挠的精神顽强奋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缔造了现代意义上的蒙古民族,同时也为蒙古族人民树立了极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他极大地提高了蒙古社会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使得蒙古人民很快改变了贫困落后的生活现状,脱离了文化蒙昧的落后态势。再次,他和他的子孙领导的西征使得蒙古民族第一次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国际舞台,使得蒙古民族蜚声四海、震惊全球。这些都让所有的蒙古族后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叹为观止、敬仰尊崇。最后,成吉思汗身上所体现出的淳朴诚恳、忠诚信义、胸怀大度、勇敢团结、百折不挠、九死不屈等优秀品质,也对蒙古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综合这几方面的因素,成吉思汗在蒙古族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使得成吉思汗陵的地位变得极为神圣和尊贵,成为蒙古人民心中的圣地。成吉思汗陵作为纪念成吉思汗的标志,不但象征着蒙古民族的统一,而且标志着中国的长久统一。

(二)守陵人

达尔扈特人,是蒙古族中专门为成吉思汗守陵的部落。达尔扈特是蒙古语,意思是“担负神圣使命的人”,供奉和祭祀成吉思汗陵寝的达尔扈特是由成吉思汗亲信博尔术后代及所属部落人组成。守卫和祭祀成吉思汗战旗苏勒德的达尔扈特人是由成吉思汗丞相木华黎后代及所属部落人组成。至今为止,达尔扈特人已经忠诚地为成吉思汗守灵近800年,现有人口大约2000人,目前守陵人为第38代、39代。“达尔扈特”的称呼源于忽必烈时期, 约在1282年(至元十九年),元朝忽必烈时期钦定成吉思汗四时大典,产生规范的祭文、祭词,守护、祭祀人有了详细的分工。这部分专职祭祀者,始称达尔扈特,世代为成吉思汗祭祀服务。蒙古帝国和元朝还对达尔扈特人授予不服兵役、不纳税赋之特权。在清朝时这种特权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保障。这些特权也保证了他们作为祭祀文化载体的可能性、唯一性、职业性,这在世界文化传承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成立了成吉思汗陵管理局,达尔扈特人有了公职,专司成陵的供奉与祭祀。

(三)祭典

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简称祭成陵。蒙古族祭奠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种祭礼,使之日臻完善。现今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袭古代传说的祭礼。

成吉思汗祭奠,每年有大祭四次,分别为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的查干苏鲁克祭、五月十五日的淖尔祭,九月十二日的禁奶祭,十月初三的皮条祭,这四次大祭各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史称为四时大祭。同时,成吉思汗祭奠每月初一、初三和其它一些特殊的日子里都有固定的传统祭祀,约三十余次,统称为小祭。此外,每年前来拜谒的蒙古贵族和平民的祭祀,通常多达百余次。因此,这些大大小小百余次的祭奠活动,场面隆重盛大、祭祀仪程严格有序,是蒙古族对成吉思汗这位民族的先祖和英雄最高形式的缅怀,最高规格的祭祀,成为蒙古帝王祭祀文化的核心。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为春祭,祭祀规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都派代表前往伊金霍洛成陵奉祭。最热闹的日子,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七;这一天是成吉思汗建立不朽战功的日子,要举行隆重的祭奠“苏鲁锭”大会。 

责任编辑:慧联天下
  • 点赞(15)
  • 收藏
登录 点通宝游客
评论 {{member_count}}人参与,{{comment_count}}条评论
热门评论
  • {{item.comment_name}}[来自{{item.comment_address}}]{{item.create_time}}

    {{item.content}}

已有{{member_count}}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