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中的良心产业:绿进沙退,森林重现!

序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美国航天局的最新监测显示,过去20年来地球新增超过200万平方英里的植被面积,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逊雨林。

这个让NASA点赞的奇迹,中国也正是其引领和推动者之一。

现今,我们将完成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这将是人类史上第一个被灭的沙漠

毛乌素沙漠的治理甚至“惊动”了联合国,有联合国官员评价认为: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这片从唐朝起就开始形成的沙漠,在“染黄”一千多年之后终于重新披上了绿色,水土不再流失,让黄河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4亿吨。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在这里,新一批治沙作物正在准备种植,在一批人的顽强坚守下,这场治沙行动至今已持续了60年……


十五六年前,中国的北京,

有这么一个山西晋汉子,

面对北京雾霾的天空,有了一个念头:

要放弃年收入几千万的地产去治理沙漠。

于是他带着一批人一头扎进黄沙之中,然而短短几年,茫茫沙漠如饥似渴般,几乎吃光了十几亿的资产……

微信截图_20190314172751.png

视频中采访的陈玉川先生,从这样只有投入的“赔钱”事业起步,到打造完整的五碳经济产业链,达到“收支平衡”,造福一方牧民百姓,实在是不能不叫人心生敬仰。

那么,他究竟如何达到在这大漠中,达成惠民与创收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的呢?


01


牧民种植沙柳,定期平茬,将灌木粉碎物送至工厂换取报酬

1552556530192543.png



02


工厂收购沙柳平茬后的灌木粉碎物,为牧民创收

微信截图_20190314172751.png


03


工厂使用粉碎物进行新能源发电获益,并反哺沙区群众造林抚育

微信截图_20190314175449.png


04


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培育螺旋藻,诞生符合联合国标准的高营养食品“粮芯藻”,达成营收,并再次发展绿沙规模

微信截图_20190314175608.png


一步步的探索与尝试
不可谓不艰难

在长达十余年的时光中,身负无数次失败与赤字的重压;

但陈玉川先生与其团队,始终如一地扎根大漠,不但造福一方水土与人民,为治沙伟业贡献力量,所培育生产的独一无二的粮芯藻,更成为大众的绝佳营养餐,活跃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

治沙英雄们的传奇,还在继续……

微信截图_20190314175922.png


责任编辑:久義
  • 点赞(127)
  • 收藏
登录 点通宝游客
评论 {{member_count}}人参与,{{comment_count}}条评论
热门评论
  • {{item.comment_name}}[来自{{item.comment_address}}]{{item.create_time}}

    {{item.content}}

已有{{member_count}}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