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想竭尽所能的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每个父母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孩子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可是,你有想过自己含辛茹苦的孩子对自己就像仇人一样吗?
知名导演姜文在综艺节目《十三邀》上,说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遗憾的事。
“处理不好与母亲的关系,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失败”!
在姜文说这段话的时候,我们从一个男人的眼中看到了焦躁和迷茫。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还是中国内地知名演员、导演、编剧,无数作品红遍全国,这样一个人应该是很幸福的。
也应该为自己的这一生感到骄傲,自豪。
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姜文是一个极度缺乏自信的人,而这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母亲。
姜文的母亲是一个小学音乐老师,父亲则是抗美援朝的军人,从小就很淘气,不过也很聪明。
当自己的儿子考上知名大学的时候,相信每一个父母心里都是高兴的,对自己的孩子都是自豪的。
但是姜文的母亲却不是这样的。
姜文在考上中央戏剧学院的时候,兴高采烈的拿着自己的通知书去给妈妈看,本以为会换来妈妈的笑容,换来妈妈的表扬。
但是妈妈看了一眼录取通知书就丢在一旁说道:你还有一盆衣服没洗呢,你别跟着我聊这个,落魄失望的姜文只好先去洗衣服。
而之后姜文出演的红高粱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欢,姜文也因此红遍全国。
如果换作其他父母,肯定会对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但是妈妈却面无表情,一句话也没有说。
为了处理好父母的关系,姜文在出名后给妈妈买了一套房子,但妈妈根本不喜欢这个房子,都没怎么去住过。
姜文说自己不知道做什么能让母亲高兴,不知道做什么能获得母亲的笑容。
更遗憾的是,姜文的母亲在2018年3月去世了,姜文说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去修补他们之间的关系。
今年已经56岁的姜文早已为人父母,但是每当提起与母亲的关系,姜文总是面带惆怅。
看到姜文的困惑,让我不禁深深思考,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童年,甚至可能是一生。
我还记得我的大学同学小文,每次放假回来总是看到她一个人待在宿舍里,我们都以为她只是回学校得早。
直到一次无意中聊天才知道,小文不回家的原因竟是因为自己的父母。
小文说:从小自己就和父母关系不好,他们对我总是否定,还记得小时候考试考了第一名,我拿着试卷回家高兴的给他们看。
接过拿过试卷就说了一句,不是满分,这次还不够努力,然后就出门了,从小不管做什么他们总是不高兴。
你们来外地读书都很想爸爸妈妈,都很想回家,而我是庆幸,我终于离开了那个“家”!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那些和父母关系不好的人都怎么样了。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答是这样的:感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童年、人生已经毁了一半了。
待在家里就像是寄人篱下的感觉,自己连哭的资格都没有,每次出门都会待到很晚很晚,讨厌回家。
在别人眼里,家这个字是温暖、是幸福、是一个避风的港湾。
但在我看来,家就是地狱,是否定、是谩骂、是怎么做都换不来的笑脸,感觉父母就是恶魔。
这句话看上去是多么的扎心,又是多么的辛酸,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对父母的评价是恶魔,对家的评价是地狱。
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受到家庭的影响,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影响也会伴随着孩子。
有时候父母之间的争吵,父母对孩子的否定,父母对孩子的训斥,都会深深的影响着孩子。
小时候,他们或许不懂得厌恶,不懂得逃避,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都会渐渐想起来,都会记起所有的事。
孩子在15岁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叛逆期,为什么一些孩子叛逆期和平常没什么两样,而一些孩子在那段时间很不听话,很叛逆。
就是源自于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因为他们和父母关系不好,因为他们心里讨厌父母,所以在叛逆期,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想逃离父母,就想离开这个家。
成长是一张单程票,这一路有人引导、有人陪伴、有人鼓掌、有人批判、有人指正、有人旁观,但最终都要每个人坚韧独立的走完,不能退票不可往返。
父母子女一场,并不是为了经年累月的否定和管教,而是渐行渐远的护送他,引领他去想去的远方。
带他认识世界,带他热爱生活,带他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从他呱呱坠地,我们就要想好如何去处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千万不要倾尽一生把自己培养成孩子的仇敌!
{{item.comment_name}}[来自{{item.comment_address}}]{{item.create_time}}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