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和于术数——如何驾驭心与智
引言
一、你生活在怎样的心灵世界里?
我们都知道,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讲究风调雨顺,四季如春。其实,人类的心灵世界比物质世界更需要风和日丽……
阳光的心灵世界带给我们健康和快乐,阴郁的心灵世界带给我们疾病和失落。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在阳光的心灵世界里就是仁山智水,在阴郁的心灵世界里就是穷山恶水。
让我们先经历一次心灵之旅吧!
1. 穷途末路
2008年12月,40岁的阿财,在与癌症抗争的的路上,艰难的跋涉着,生命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口,开始30天的倒计时……
两个月前,阿财被确诊为恶性晚期淋巴瘤,几个医院都判定最多维持三个月,两个月过去了,死神一步步逼近,恐惧、煎熬、绝望,人整整瘦了一圈,几乎没有一点力气,然而,求生的本能让他坚持,等待,等妻子快点筹钱回来……
据说,澳洲有一个“癌症康复营”,有很多晚期癌症患者,去了以后,都神奇般的活下来……只是来回各种费用不菲,可妻子还是执意全力一搏。于是,到处筹钱,费尽周折,终于把钱凑齐了!
经过百般努力,终于和澳洲“癌症康复练营”达成了协议,他们要求阿财把详细的患病资料和全部的生活经历都发过去才可以。阿财心里纳闷——要这些东西做什么,看病就看病呗,要什么生活经历,但为了从死神手里挣脱出来,他们只好照办!
“癌症康复营”强调,所有来的患者都要经历“心灵隧道”,而且,明确强调“过程是非常痛苦的,结果是美好的!”。
同时,必须签定“生死协议书”,接受“心灵隧道”的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没有通过,死在里面;另一种是顺利通过,完全康复,获得整个身心的重生。
去,还有一线生机;不去,只有一个月的期限,彻底被死神带走!
没有选择的阿财和太太,办理完各种手续,满怀期待,如约来到澳洲……
2. 生的渴望
“癌症康复营”座落在澳洲一个相当盛名的佛山圣地。
这里缭绕的烟雾与氤氲的香气扑面而来,舒缓的旋律与袅袅佛音萦绕于耳。树木参天、落英满地,天气阴凉,给景物披上了朦胧的外衣,显得缥缈富有神韵。这一切让阿财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神秘……
接待工作异常顺利。阿财心中既疑惑、又充满希望,他期待他是那个顺利通过的人……
“训练营”的一位老者开始跟阿财宣布规定:
(1)全程佩戴“安全头盔”,脱下有危险,后果自负!
(2)10天内大门紧锁,10天后自动打开;
(3)如果能找到大门开关的密码,随时走出来获新生;
最后一句是: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美好的。祝福你顺利通过心灵隧道,重归这美好的世界。阿财求生的欲望再次被激发出来,他浑身也充满了力量……
老者吩咐工作人员拿出一个小巧玲珑的头盔,安排阿财戴上,颇有些神秘地说:“年轻人,头盔戴上了,就不能去掉了,只有等你从心灵隧道走出来才可以……”
阿财顺从地戴上了头盔,他脑子里总是想着那痛苦的过程,到底有多痛苦呢,他心里只期盼那美好的结果,让他的生命得以延续……
“那我们就开始吧……”工作人员把阿财带走了……
3. 打入地狱
“心灵隧道”终于开始了。阿财心里很不耐烦地叨唠“快点吧,我等不及!”离他的生死期限越来越近,他太渴望活下去了……
阿财按照心灵导师的引导,推开了那个“心灵隧道”的房门。
阿财一推开门,屋里黑呼呼的,转身的机会,门忽地关上了。
“蛇——!”阿财大叫一声,他下意识往后退去,结果一屁股撞在门上。这简直就是毒虫的“大本营”,地板上到处都是毒蛇、蝎子、蜈蚣、蟑螂、蜘蛛、赖蛤蟆……五颜六色,一个个向他奔涌而来……
阿财头皮发麻,一屁股坐在地上,还没坐实,“忽”地又跳了起来,他坐在了一条眼镜蛇的脑门上,眼镜蛇血红的信子正呼呼地冲着他吐,阿财的脑袋“嗡地”一下炸开了……他下意识地回头开门,门上一条巨蟒张着大嘴正要扑过来……“来人啊”、“来人啊”——阿财拼命地叫喊,声嘶力竭……
惊魂未定的阿财慢慢地发觉,这些毒蛇、蝎子、蜈蚣、蟑螂、蜘蛛全都一动不动,他下意识地用脚踩了踩,它们还是不动,原来都是图案……
阿财微松了一口气,原来这屋子里所有的毒虫都是图案,冒了一身冷汗的阿财发现他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水顺着湿漉漉的头发、脸颊往下流……
阿财稍微理了理头绪,他环视整个房间,四周的墙壁上、地板上、天花板上,桌子上、椅子上、甚至桌子的茶杯上,盛着各种水果和美味佳肴的盘子上、碟子上、筷子上,通通都是各种各样的毒蛇、蝎子、蜈蚣和蜘蛛的彩色图案……
阿财几乎无法呼吸——他感到眩晕。快要尿裤子的本能促使他蹑手蹑脚地去推卫生间的门,哎呀!连门把手和开关上都是“蜘蛛”和“蟑螂”的彩绘,坐便器上也盘着一大堆毒蛇;他想洗个手,水龙头上也“趴满”了蜈蚣和蝎子;镜子上,映出脸色苍白的他,还有他背后那一面墙上画着的乱七八糟的蜈蚣,它们好象还在动……阿财还没来得及解开腰带,裤子就湿啦,顺着裤腿流到地上,顺着毒蛇那弯曲的身体流淌着……
吃,没有胃口,尽管那些都是世间罕见的美味佳肴;睡,也睡不着,尽管那是这个世界最豪华的席梦思;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立刻招致身边那些恶心毒虫的仇视;坐在椅子上,感觉到后背上有一大堆的毒蛇顺着脖根往上爬……
屋里,死一般的寂静……
阿财感到窒息,连呼吸都是那么的肮脏,这种场面也太恐怖,太恶心啦,睁眼看到的全是毒虫,闭上眼看到的更多更恐怖,原来这一切早已印在心里……
夜幕降临,孤独、寂寞、恐惧将他紧紧包围,恐怖的寂静,令阿财闻到死亡的气息,一点一点的渗透于他的脑海与心腹,最后直至他疲困交加,四肢无力,胸口抽搐,心率过速,一下子晕倒在地……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所有的毒虫都复活了,从四面八方,毒蛇爬过来、蝎子爬过来、蜈蚣爬过来,一步步逼近……阿财躲无处躲,藏无处藏,恐惧、绝望、惊呼……阿财一下子从梦中惊醒。
哎,眼前的一切让他窒息,而睡梦中比现实还恐怖。满心的后悔,宁愿病死,也不愿在这里呆上一分钟。
阿财开始寻找出门的密码,心理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出去、出去……可找来找去,到处都是恶心的家伙,哪有什么密码!
他开始恨自己的选择,恨自己的老婆,恨这个该死的康复营,恨不得一把火把这一切烧掉,包括自己……恨、恨、怨恨与愤怒灌满全身……
时间过的太慢了,简直凝固了似的,阿财,就这样死去活来的大约过了两天,没吃没喝(那满是毒虫的杯子碗筷能吃下去算怪啦)、除了自己的喊叫声和静静的心跳声,从进来再也没有听到一点声音,连个人影都见不到,那个背投电视除了爬满了毒虫也死一样的寂静……
他再一次的绝望,放弃了挣扎,开始想一件事情:我为啥来这里?这一切是为什么?这些都是假的我为什么真的恐惧、真的吃不下、睡不安?谁发明的鬼点子害人?难道我被欺骗了?为什么骗我?骗一个将死的人,太没人性了吧?
4. 找回本性
正想着,想着,电视突然开了,吓了他一跳——慢慢的从里面走出来几个“死鬼”一般的面孔,咬牙切齿,劈头盖脸,轮流对着他训话:
——“瞧你这副德行!到现在还死撑着,看你能撑多久!”
——“从小只知道往上攀比,从不满足,给了月亮要太阳,你睁开眼往下看看,有多少人不如你!”
——“挑剔鬼,就知道挑剔,每天带个显微镜看世界,什么都不顺眼,什么都不随你的心!”
——“没良心的东西,你都忘啦,小时候,爸妈为你操碎了心——为了供你上学,爸爸拖着重病的身子,也要下地,早起晚归,为了多打点粮食,让你能多带点干粮上学……”
——“为了给你凑齐学费,妈妈帮爸爸做完农活,还得赶紧东家借,西家借,给别人洗衣服,手都搓变了形,落下风湿的病,天天疼痛难忍,没睡过好觉……”
——“二老盼着你长大,可终于长大啦,你参加了工作,却一年不回家一趟;盼着你成家,可家成了,三年也没回来看一次父母,老两口盼你回来,天天到村口望啊望……”
——“好不容易回一趟家,你嫌他们老啦,观念落后啦;背驼啦你怕给你丢脸;腿脚蹒跚啦,你嫌走得慢;手颤抖啦,你嫌干活不利索;眼神看不清了,你嫌东西乱丢乱放;剩下的两颗半牙只是个摆设,一口馒头都要嚼半天,你却嫌吃的太慢……”
——“你掐指算算,他们还能活几天,一辈子了,他们有过几天舒心的日子!
——“你的儿子,不上学,门门不及格,天天泡网吧……你不找自己的原因,不是怪孩子,就是怨太太,还怨老师没水平!——你有没有想想,这究竟是为什么?”
——“你闭眼想想,多好的孩子,天性善良,从小就心疼爷爷奶奶,可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迷惑,‘为什么我的爸爸不照顾爷爷奶奶,他们多可怜!’,‘为什么他自己天天喝酒,打麻将,却逼着我写作业’……”
——“孩子矛盾,想不通,不解,无奈,无力抗争,只得去‘自由的网络世界’发泄。在那个烟气熏天,混乱不堪的网吧发泄完了,是空虚夹杂着矛盾,后悔夹杂着恐惧。内心无比的烦躁,怕老师严厉的批评,怕同学羞人的嘲笑,怕你无情的教训……终于把孩子逼上了破罐破摔逆反自残的死胡同……”
——“太太为你的病,流了多少眼泪,开始怕你无法承受,瞒着你,可她自己独自承受。到处寻医问药,打听偏方,怕让你听见,到外边打电话,你还疑神疑鬼生闷气,摔东西。到这儿来,是她托了多少关系才找到,把自己的嫁妆都当掉才凑足了钱……可结婚到现在,你就从来没满意过,没让她开心过……”
——“你知道吗,今天有上千万人找不到工作,每天有上万家企业倒闭破产,你的老板为了把公司开下去,省吃俭用,睁开眼,急的是这月水电房租能够吗,员工的工资能够吗,闭上眼,还要寻思如何留住员工,如何团结一心,共渡难关,你不高兴,他得想办法哄你,你下班啦,休假啦,可他几乎24小时工作,365天忙活……看起来很风光,其实老板真的最可怜……可你,不仅不替他分担,却总是抱怨,还故意出难题……”
……
一历历,一幕幕……
阿财早已忘了脚下的“毒虫”,扑通跪下,冲着家乡的方向嚎啕大哭……爸爸——妈妈——我错啦——让您二老伤心了!……孩子,对不起,是爸爸害了你,让你活的这么孤独空虚……亲爱的,原谅我吧,是我错怪你啦……
有对父母的愧疚,有对孩子的自责,有对妻子的惭愧,有对领导和同事的忏悔……也许还有对自己的内疚,因为自己也从来没有快乐过……
也不知过了多久,阿财哭成了泪人似的,(他已经好久没掉过眼泪啦),终于哭累了,慢慢睁开泪眼,突然让他惊奇,怎么房间里的“毒虫”不见了?他不敢相信,把眼再往大睁,哪有什么“毒虫”,洁白的墙,干净的地面,桌子茶几上……连毒虫的影子都没有——这竟然是一间超豪华的总统套……
阳光明媚的一切是如此的安详,他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饿了吃一点美味的食物,渴了喝一点清澈的茶水,虽然他那恍如隔世的恐惧还未全消,但是,更多的是内心的平静,他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满足,仿佛感觉到体内快乐的气息,父母亲人、领导朋友、尤其是妻子的挚爱,让他的内心热乎乎的。虽然生命短暂,虽然自己就要离开人世,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阿财像换了个人似的,快乐轻松并充满力量。他暗暗发誓,只要活着,就一定善待身边的一切!
不知过了几天,紧闭的大门突然打开了,迎面而来的,似曾相识,又很陌生——噢,原来就是电视里的那些教训过他的“凶狠”的家伙,还有自己的爱妻。他们一个个都像换了个人似的,面带慈祥的笑容,手捧着鲜花,握手,拥抱,七八个心灵导师把他围在中间,伴随着一曲《感恩》,大家和着节奏,簇拥着,沉浸在智慧美妙的歌词里……
阿财得救了,医生的“生死约定”没有如期而至,又一个奇迹诞生啦。后来妻子告诉他,他并没有离开那个房间,是神奇的眼泪,不,应该是忏悔与感恩的心,改变了一切。
原来,整个房间里的图案都是一种特殊的荧光立体彩绘,几乎和真的没有区别,而且视觉欺骗有的似乎真的在动,肉眼看不到,只有带上特制的镜片才能显影,这种镜片一旦遇到眼泪就会失效,只要没有眼泪,透过头盔的镜片,所看到的就是那些活灵活现的毒物……
阿财不仅驱除了病魔,还找回了善良快乐的自我,找回幸福和谐的家庭,重返事业的征途,成为老板的得力助手,成为同事邻里的朋友……
5. 觉醒
原来,心灵的世界都是自己创造的,有多少怨恨、嫉妒、怀疑、厌恶、挑剔、傲慢,就会有多少毒蛇、蝎子、蜈蚣、蟑螂……,这些无形的毒虫,一旦占领了心灵的净土,就会摧毁强大的身躯……
有多少爱和感恩,就有多少阳光雨露,阳光会驱散乌云,雨露会滋润大地,哪怕你还剩最后一口气,都会有机会获得重生……
房间还是一样的房间,只是房间的布置换了,而整个人都变了,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环境不同,让你的心境大不一样。其实,这两个房间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应,代表两种不同的心灵世界。心外的世界反射到你的内心,造成心灵的感应差别如此之大,因为怨恨、怀疑、嫉妒、讨厌都感应在你的心灵世界里。两个不同的房间,让你的整个世界都变了——污浊、丑恶、可怕的东西都来源于我们的心灵,都是我们自招的,自己演化的。就像一杯水,当我们饥渴难耐的时候,它就是甘霖;当我们落水刚被人救起的时候,它就是毒药?——水还是那杯水,前者是宝贝,后者就变成了毒药。在养蛇的人看来,毒蛇就是他们的朋友,而被毒蛇咬过的人,毒蛇就是他们的敌人;同样是蝎子,如果你被它咬到的时候,你忌恨它,恨不得把它撕个粉碎,当你用它来救命的时候,它就是你的“救命恩人”,你会像吃仙丹一样地吃下它——蝎子还是蝎子,毒蛇还是毒蛇,对它的喜欢和记恨,都源于你的心灵世界!
你生活在哪个心灵世界里呢?其实,不管是哪个世界,它不在外边,它就在你的内心!两个房间里,我们同样可以吃到美味佳肴,同样可以做各种运动,同样可以换各种姿势睡眠,我们试着想一下,第一个房间里的人会怎样?很多人说,这个人一定会死掉,是的,一定会——恐惧、嫉恨、厌恶、怀疑被无限放大,占据纯净的心田,慢慢地锯裂心灵,让人生不如死。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宽恕别人就是解脱自己,一恕解千愁!内毒不生,外毒不染,心灵的风水大于外面的风水——心灵的风水是“磁铁”,外面的风水就是“铁屑”——心毒越深,吸收的“铁屑”就越多。同样的瓶子,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为什么要充满烦恼呢?你之所以痛苦,在于你追求错误的东西。快乐、宽容地度过每一天,这就是福气!多少人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为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世界原本就不属于你,你应该属于这个世界!
当你的心充满祥和,不管在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我们见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内心的反射;在你开朗时,见到的人几乎都友善亲切;在你烦躁时,碰上的人仿佛都面目可憎。
无论你是在努力摆脱痛苦、烦恼,还是在寻求幸福、成功,必须彻底清除心灵深处的一切“毒虫”和“垃圾”,这是基础。心灵活在地狱的世界里,生活不可能在天堂的世界里。与人相处时,也不能不把人当成怀疑和竞争的对手,阻断了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天道”。人生最大的幸运、最高的境界就是在自己内心没有怨恨、恐惧、反感,以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吧!
瞧!那蓝天、白云、绿草地,多么清纯美丽;那绿树红花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那小桥流水,那高山平原……它们赋予我们无限快乐。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心灵中的魔鬼就会把我们带到一个阴暗的地方,驾驭我们的灵魂。但是,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去看待困难,决心要克服它,那么你就会多一分自信,少一分失望。
当我们孤单寂寞时,只要我们用美好的心灵去想一想,亲人朋友对自己的爱护是那么的温暖。给予别人多一点关怀,就等于给自己多一点快乐。只要我们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你就不会孤单寂寞,你对亲人朋友的感情,就会多一分感激,少一分抱怨。
当我们踏足社会,作出人生抉择时,我们不能退缩,不能胆怯。只要我们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会多一分勇气,少一分怯懦。
当我们结交朋友或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以外观取物。平凡的人往往会有不平凡的成就,外观丑的作品往往表达出更深的含义。只要我们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那么对人对事都会多一分肯定,少一分挑剔。
美好的心灵,首先应该是善良的。善良是人内心深处最优秀的品质,而善良的人的生活也一定是美好的。托尔斯泰说:“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因为善良,所以便看到的都是生活美好的一面,少了忧虑和不安,没有了嫉恨和猜测,风和日丽的日子看到了阳春白雪,阴风怒号的日子也看到了温暖的炭火,生活自然多了几分情趣。
美好的心灵,应该是宽容的。“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很高的道德修养,能宽容朋友对自己的伤害,是一种气度;能宽容配偶的不完美,是一种能力;能宽容同事为利益争夺,是一种成熟;能宽容生活的不完美,生活便多一份快乐。生活是水,宽容是杯,有宽容的杯,才会有丰富多彩的人生……
美好的心灵,还应该是智慧的。这智慧,该是学会放弃,人生无限丰富,没有人可以拥有全部,有时候学会放弃,反倒可以赢得更多。这智慧,应该是学会珍惜,不管是时光还是情感,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人生才少许多缺憾。这智慧,还该是学会变通,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凡事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方法解决问题,事情无法改变时就改变自己,生活处处海阔天空。
二、感恩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罗伯特·布朗宁(18l2~1889年)在《帕拉塞尔萨斯》中这样写道:“在我们心灵深处,充满光明,真理常驻。所谓“认知”,亦即开拓良知之路,将心灵深处锢蔽的光明释出;这光明绝非来自心灵外部。”
是的,让我们将心灵深处锢蔽的光明释放,
——“当我们内心深处把别人看成美丽的鲜花,
而感恩和时光就会让鲜花变现成丰硕的果实”。
本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谢比你优秀的人,他们让你知道不足,积极进取而不再自负;
感谢不如你的人,他们让你感受优越,朝气蓬勃而不再自卑!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谢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磨砺了你的人格;
感谢鞭挞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
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独立;
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
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有句俗话说的好:“怨气招灾,和气生财”,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和心态看周围,周围同样报以我们相应的回应——一切的根源在于自己,万象由心生!
一位十几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老的智者。他问:“我如何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智者接着说: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狂喜也就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
你找到怎么“把自己当自己”的答案了吗?
太阳滋养植物,植物滋养动物,而动物死后又再滋养植物。一些生命的死亡滋养着另一些生命的延续;而另一些生命的死亡又滋养着其他生命的延续。只要生活在地球上,任何生命都处在这一链条之内。生命只能在与其他生命的“联系”中才得以存在,特别是人的一生只能在与他人的“联系”中才能健康发展。
取舍过后,身心自会畅快;放下烦恼,面庞自露笑容!生命的本身并不艰苦,艰辛的感觉只来自你的对抗与不满、嫉妒、怀疑。痛苦与疾病只是病征而不是“病灶”,先医好你的心灵,它们便会自然痊愈。所有的痛苦、疾病及障碍都源于你的贪念、嗔恨、执著、愚昧与妒忌。最有效的治疗是先医好你的心,否则你的病苦将永无休止。
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留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生活的空间,需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三、心灵风水
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你会发现怨恨、怀疑、嫉妒、恶心都会成为你成长的资本、快乐的源泉。
如果我们碰到骄阳或暴雨,不要埋怨天气的恶劣,那是自然馈赠给我们的考验,我们会觉得汗水流得非常畅快和意义非凡。
如果我们的伙食不好,不要埋怨,我们已经很幸运了,至少我们还有饭吃,比流浪的乞丐强多了,这样既可以体验生活,又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粮食的珍贵。
如果我们出去办事没有成功,不要埋怨,至少我们接触到了社会的人,丰富了我们的经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锻炼了我们的交际能力。
如果我们工作太多休息不好,不要埋怨,那意味着我们一直在努力为团队付出,在奉献,是大家的英雄和榜样……
学会聪明地换位思考,可以把一切挫折和困难由“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遮阳伞,二女儿卖雨鞋。
天晴的时候,老奶奶愁二女儿的雨鞋卖不出去;
天阴的时候,又愁大女儿的遮阳伞卖不出去,
所以她一直都愁眉苦脸,难得有高兴的时候。
一个邻居见她这样就劝她说:
“您应该这样想,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伞好卖;天阴的时候,二女儿的鞋好卖。”
老奶奶恍然大悟……
有人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让我们先成为自己的亲密朋友,给自己足够的爱和宽容吧,然后我们才有可能给出“高含金量”的爱。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在阳光的心灵世界里就是仁山智水,在阴郁的心灵世界里就是穷山恶水。
就像一杯水,当我们饥渴时,它就是甘露;当我们溺水时,它就是毒药。
内毒不生,外毒不染,心灵的风水大于外面的风水——心灵的风水是“磁铁”,外面的风水就是“铁屑”——心毒越深,吸收的“铁屑”就越多。正像六祖禅师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有的痛苦、疾病及障碍,都源于你的贪念、嗔恨、执著、愚昧与妒忌。最有效的治疗是先医好你的心,否则你的病苦将永无休止。常言道:“和气生财,怨气招灾”。心灵活在天堂,我们吸收的就是“营养”;心灵活在地狱,我们吸收的就是“毒素”。美化心灵风水,建造心灵大厦,幸福才能安住。
《黄帝内经》中说:“上古真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和于术数”即定心醒智。“和”,就是吻合、随和、和顺;“数”,是指定数、规则,指心灵要淡定,要处变不惊;“术”,是指变术、变化,指头脑要灵活,要适应变化。整体来讲,既能保持淡定的良好心境,又能适应变化、迎接挑战,即所谓的“定心醒智”。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情绪。
一、醒智
所谓“术”,就是变术。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天在变,地在变,人也在变,一切的一切都在“变”,这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道”。
天气是不是每年、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变?一会艳阳高照,一会多云转阴,一会就是暴雨倾盆……
地是否也在变?今年干旱,明天或许就会洪水,后年也许就地震了,或者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小城说不定哪天就被污染了。过去我们挖口井就有水喝,现在井里的水不经过净化你还敢喝吗?
人也在变,我们从孩童变成老人,从简单变得复杂,从幼稚变得成熟,从无知变得智慧。我们的情绪也在变,今天高兴,明天忧愁,也许后天一件小事情就让我们很生气。我们的行为也在变,今天觉得这是件好事情,明天环境一变,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个事情又不能做了。今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是这样,明天也许就变成那样——我们的思想在变,行为也在变——每时每刻。“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说明别人通过求“变”,获得了一些进步,丰富了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社会也在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我们是否都感受到了呢?过去99%的人不知道电脑为何物,今天连小学生也喜欢用电脑玩游戏、写作业。过去我们看见一辆小汽车会追得老远,想仔细看看这个新鲜玩意,现在十万八万就能买个汽车开着走,甚至很多人已开始不愿意开车,主动骑单车,走着路去上班,因为大家知道环保越来越重要了。
世界是无常的,“一切生物都有生老病死,一切物质都有成住坏空”,我们必须接受这种变化,去适应和顺应这种变化;我们也可以去挑战变化,并提前做好准备去应对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创新——既然“变”是宇宙的常态,我们又认可这种变化,你为什么不去接受它呢?你不接受这种变化,世界也在变,必然有烦恼,所以我们必须乐意去接受变化,顺“变”就是顺应自然规律,烦恼、嫉妒、忧虑、固执才没有附着的空间。
万事万物无不在变幻当中。“把生命与快乐寄望于事物的长久不变上,无疑只会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面对失望”。主动接受变化是一种智慧,善于应对变化是一种能力。
可以说,“变”是这个世界的主题曲,我们该像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一样,跟着“变化”的节奏,享受它!这样,才不会被“变化”所制约,才不会有烦恼;相反,主动求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通向幸福王国的光明大道!
二、定心
所谓“数”,就是定数。既然“变”成为这个世界的主题曲,我们也认知并接受了这种变化,并主动努力地去适应变化,那“变”有规律可循吗?世界再变,也万变不离其宗。什么都在变,但什么都有遵循的规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以不变应万变”。“定数”,就是一切变化都会遵循一个相对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因果定律”。一切“偶然”都有它的“必然”性。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就是“因果定律”的通俗理解。其实准确的定义是:“因+缘=果”。“播种”就是因,“浇水、施肥、时间、阳光……”,这些条件就是缘,收获的“果实”就是果。所以准确的应该是“因缘果报”定律,这是一切事物无法逃脱的规律。
佛家人士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我们姑且就谈今生,同样是种瓜,有人收的多,有人收的少,“因”一样,“果”却不一样,那是因为“缘”不一样。同样的种子,同样的土壤,同样的季节下种,别人浇水了、施肥了、管理了、维护了,你撒下种子,天天睡大觉,“果实”收获的少是必然的。
“春种秋收”,春种是“因”,秋收是“果”。因同果不同,问题在于“缘”是否也相同。
总之,“播种和收获往往不在同一个季节”,况且播种只完成了“阴生”的一个因素,还要有“阳长”,也就是浇水施肥等才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万变的事物,不变的规律。起心动念是关键,思想决定行为,心直接决定我们的做法。善良的“心”必然得到周围人的认可,获得大家的帮助,所得到的“结果”自然比较好;丑恶的“心”总会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当所有的人都疏远他的时候,他最终只能自己算计自己。常言“精光精光,越精越光;憨厚憨厚,越憨越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太上感应篇》曰:“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语善,如非礼不言,乐道别人的善行,劝人做好事等。
视善,如非礼勿视,乐于见到善人,喜欢看善书,常常见到自己的恶行,而不去见别人的恶事。
作阴功,提倡引导于一方,乃至于推广到四方,感化世人共同来行善;恶则恰好与此相反。播种什么收获什么,要想快乐就传播快乐,要想痛苦就传播痛苦,要想富有就传播财富。经常传播快乐、传播如何健康,这样才能安康快乐。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问心无愧潇洒自然,定其心应天下万变;心定神安百毒不染,神安气顺快乐如仙……
三、心、智合一
认知到天下事物的千般变化,又能主动去接受、适应这种变化,并努力从中找到事物变化的规律,这要求我们必须“定心”——只有定其心,才能应天下万变;定其心,必须淡其欲,淡定才能从容。
“淡”就是淡泊名利,不执着别人的评判和自己的得失;“定”就是镇定从容,坚定善有善报的信念和勇猛不退的决心。
那怎么叫淡泊名利呢?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善待名利的智者之所以能够善待名利,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种常人不及的品质——淡泊。淡泊的体现是宠辱不惊,抛开名利的诱惑与腐蚀。淡泊不等于消极遁世,是对工作、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斗志,以满腔的热情兢兢业业地迎接变化和挑战,只是对工作和生活的结果不斤斤计较。
莱特兄弟,即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1903年,他们成功地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后,兄弟两人名扬全球。虽然成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们却完全没把声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写自传,不参加无意义的宴会,也从不接待新闻记者。
有一次,一位记者要求哥哥维尔伯发表讲话,维尔伯回答说:“先生,你知道吗,鹦鹉喜欢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怎么也飞不高。”
还有一次,弟弟奥维尔和姐姐一起用餐,吃到一半,奥维尔顺手从口袋摸出一条红丝带擦嘴,姐姐看见了问他:“哪来的手帕这么漂亮?”
奥维尔毫不在意地说:“哦,这是法国政府发给我的荣誉奖章,刚刚嘴巴沾油没手帕用,我就拿来擦嘴了。”
莱特兄弟的从容镇定,也是源于淡泊名利。古人常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对山河雄伟的赞美,说明海的广大,山的挺拔,也可比喻人的胸怀宽广、大度,即要有宽容的性格,为人又要正直,不要利益熏心,要大公无私,方可站得稳,行得正,无私则无畏。
无欲则刚。所谓的“无欲”,是说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财、色、名、食、睡”,是人的五欲,如果都能够有所克制,我们怎么能不快乐呢?所谓的“刚”,一是指能坚守最初的选择,始终如一;二是指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使人如同苍松翠柏,不怕乌云翻卷,不怕暴雨风狂,挺立世间,永不摧折。
人不可物欲太强,有了星星,还想要月亮,有了月亮还想要太阳,乃至于恨不得把整个宇宙都抱在怀里。不知足,就必然贪心,人一贪心就容易生出许多恶行,不顾廉耻,甚至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最终不但挖了社会墙角,损害他人,也害了自己。
一旦自己被怀疑、埋怨、猜忌、嫉妒的“石头”、“枷锁”、“火焰”所重压、束缚、燃烧,就会很痛苦。当你心烦意乱时则不能定,当你内心不快乐时则不能定,当你对别人充满怀疑时则不能定,当你对别人充满嫉恨时则不能定,当你对钱财牵挂时则不能定,当你对功名利碌痴迷时则不能定——不能定其心,自然不能应天下万变。孟子道:“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寡欲,虽有不存焉寡矣。”佛典《大智度论》中也说:“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求之不已。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炙济。五欲无益,如狗咬炬。五欲增争,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无实,如梦均得。五欲不久,如假借须臾。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世受无量苦。”面对难填的欲壑,我们不应贪着,应尽量享受已有的。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富有质感的,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日太阳都是常新的。
欲望的不满足,是一种自我的毁灭,欲望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倍受煎熬,最终会被欲海吞灭!——淡定是逃离欲海煎熬的唯一良药!
让我们活得淡定从容吧,让我们对名利不再患得患失,从从容容地享受生命,欣赏身边拥有的一切。因对,缘到,果自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朱子说:“阳气发时,金石亦透;精神到处,何事不成!”人若是能够如此,这个世界将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得益!
生命在于运动,寿命在于修心养性。中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传统医学也认为:“养生百法,重在养心,修身行善,惟以永年。”故应把“心”养得清澈、透明、丰盈、富美,把“智”醒得自在、圆满。
一、境由心生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懂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必将一无所有!
境由心生,优美的境界如此,懊丧的境界也如此,你的心灵家园是青山绿水、鲜花美景、果树成荫?还是穷山恶水、毒虫满地?一切皆是自性所致。“人之初,性本善”,却为何有如此不同的人生境界呢?这源于心中贪念太多,贪念又源一个“比”字!我们孩童时期的生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灵成长、成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才有圣人孔子;因为有“孟母三迁”,才有亚圣孟子。
童年生活在一个竞争残酷、缺少关爱的环境里的孩子,相对会比较自私,心态消极,贪心、嫉妒、怨恨心会较重。在他的意识里习惯“向上比较”:别人有的我没有,别人会的我不会,别人过的比我好……心中总是有太多的不满足,太多的不如意,认为自己是不幸的,总认为别人对不起他,心生怨恨、嫉妒。开始恨父母、恨朋友、恨身边的人,抱怨工作、抱怨社会……
童年生活在一个慈善、充满温馨慈爱的环境里的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宽容大度、积极乐观,懂得礼让、乐于助人,容易满足。在他的意识里习惯“向下比”:我很快乐,我生活的很幸福,我的工作很愉快……这样的人会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他懂得爱,懂得珍惜生活中所拥有的,自爱,并爱身边的人。心存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天地,感恩妻子、丈夫、孩子,感恩生活、感恩社会的安定祥和……
我们的心灵世界,因为攀比,造就了两个不同的心灵环境,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人生!爱,是在我们的心田种下鲜花,种下果树;感恩,是水,是营养,是滋养鲜花果树的阳光雨露,感恩的心越大,鲜花果树越鲜美,青山绿水越肥美,这样的人生是充满阳光、快乐的。贪,是自私,是索取,是在我们的心田投放毒蛇、蝎子、蜈蚣等爬虫;怨恨,是爬虫、毒蛇的催长素,怨恨心越大,爬虫、毒蛇繁殖的越快,长的越大,导致心境是痛苦的、沮丧的,拥有的是痛苦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满是毒蛇、爬虫的环境里,他会自在快乐吗?可是,如果我们的心灵世界因为贪念、怨恨而爬满毒蛇、蝎子、爬虫,我们的细胞长达10年、20年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怎能快乐?怎能不背叛你的身体以致发生癌变?
二、当下即天堂
都说天堂好,人人都向往着过天堂般的生活,却不知天堂到底在哪里?其实,天堂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当你舍弃不必要的执着,活在当下,珍惜拥有,你就已经生活在天堂了。
人如果只把眼睛盯在饼干的洞上,而看不到自己正拥有别人没有的饼干,怎么可能幸福快乐呢?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一个富翁到海边晒太阳,看到很多渔翁都在忙着撒网捕鱼,唯独只有一个渔翁躺在海边的沙滩上边晒太阳边看别人捕捞,身边还放着已捕到的两小桶鱼,就问:
“你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趁着天晴多捕一些呢?”
渔翁说:“我每天给自己计划只捕两桶鱼,捕那么多做什么呢?”
“可以晒干多卖钱呀!”
“卖那么多钱做什么呢?”
“可以买更多的渔网,捕更多的鱼,这样就可以开个加工厂了呀!”
“开个加工厂做什么呢?”
“有了加工厂,你就可以赚很多很多的钱,这样,你就可以享受很多,也可以踏踏实实地晒太阳了。”
渔翁说:“我现在不正在享受晒太阳吗!而且看别人捕鱼也是一种享受啊!”
相信这个故事一定会给今天的我们许多启发。
活在当下,就意味着要舍弃过去,学会乐观宽容;活在当下,就意味着不奢望未来的拥有,懂得知足常乐。活在当下,就会让我们从自设的枷锁里解救自己,从地狱升到了天堂。人们就可以摆脱“身在今天,而心却在昨天”的自我分裂状态。
学会明智取舍吧,心活在当下,地狱就是天堂;心活在过去,天堂也是地狱!
三、知足心常乐,多活二十年
孔子的长寿之道就是保持知足常乐。孔子的寿命虽然才73岁,但在当时“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已算长寿之人。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遭到不少冷遇,但他从来都是“在邦无急,在家无怨”,从来都不“怨天尤人”。在食住方面,他坚持“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非常乐观。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可见,只有树立正确的生活信条,正确地对待生活的得失,不斤斤计较,做到“小利不贪,小患不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能健康长寿。
人们常说,“无欲则刚”,而真正做到“无欲”是不大现实的,“节欲”则是可能的。尤其是到了老年,受身体和年龄的限制,即使是正当的欲望,也要把握“度”,否则很可能会导致“乐极生悲”。正所谓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不是不思,而是“思而不淫,淫而不乱”。
很多老年人,在岗时没病没灾,一退了休就开始心里不舒服,身体也不舒服。究其原因还是自己不适当的欲望,心就难以静下来——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智所不达,心自乱,关键在于“当局者迷”。
芬兰特库大学的科学家们就“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死亡率”这一问题对22000名芬兰男子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凡是对自己的生活“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男子能多活20年时间。
知足者常静,常静者心安,心安则心定。人定心安者长寿;知足心常乐,多活二十年。
四、七情适度,有益健康
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七种情志的变化就奇妙无比。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它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也是生命活动自我调节的精神按钮,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喜:指心情愉悦,《黄帝内经·素问》指出:“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适度的喜可使炁血流通、肌肉放松,易于恢复身体疲劳。在行为上的表现,通常给人的感觉是高兴快乐。喜乐与心相关,心主血脉,主神志,喜乐这种情绪能使气机中和,情志畅达,荣卫之气流通,则身体健康,生机旺盛,所以中医养生学提倡保持心情的愉悦。
人因喜而生乐,一乐就易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现代医学也认为,笑与人们的健康长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笑时还刺激脑下垂体,产生一种天然的营养麻醉剂;笑能使人卸去多余的压力,保护血管内壁,从而减轻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当人哈哈大笑时,需要调动身体内超过400块的肌肉,因而能有效消耗热量。研究人员估计,大笑100次相当于划船10分钟和踩单车15分钟的有氧运动量。美国医学会发表报告认为,爱笑的人是健康长寿的人,不仅群众关系好,而且公关能力和个人工作能力都很强。笑吧,笑能消除神经的紧张,驱散愁闷,减轻“社会束缚感”。
喜:这种情绪是因欲望得到满足而发生。怒、忧、思、悲、恐、惊这六种情绪是相对于喜而言产生的。
怒:因情绪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比较激动的宣泄行为。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方法之一,人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用到它。如争吵、吵闹、发脾气、摔东西等都是一种因不满而产生的发泄。当一个人因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造成情绪的压抑,就会生气而愤怒。如果怨气憋在心理,不发泄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肝郁气滞,导致疾病的产生,适当的发怒,有利于疏缓郁闷之气,释放压力,有益于健康。
据说香港歌星容祖儿减压的方式就很特别,她会对着马桶大喊:“我好累、好困,又病了,可不可以给我几天假期?”然后就把它们冲下去;如果不行就敲马桶盖。容祖儿感觉这样的减压方式会有很多人听到,但又不会伤害到他人,这是一种不伤人的发泄。
忧:指忧郁、忧虑。因担忧而产生思虑,故常忧思并提。忧是相对于喜而言产生的心情暗淡不够乐观,有时似乎有些伤感,时常表现为“唉声叹气”、“长吁短叹”。人们常将“唉声叹气”和不良的心境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人在忧虑尤其是焦虑时,心率及呼吸频率均加快,而“唉声叹气”、“长吁短叹”这种缓慢的深呼吸会对人起到放松作用,有助于使人镇静下来。心情不好时,选一处清静的地方,先通过鼻腔吸气以扩张肺部,然后将肺内炁体慢慢呼出,如此做一做“长吁短叹”,有益于身体健康。
再者,从心理学角度讲,适当的忧会使人更加客观谨慎地对待问题。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不懂得忧,凡事太过于乐观自信就会产生自负心理,过于高估自己,往往会造成疏忽和大意,结果事与愿违,导致意想不到的打击,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而适度的忧,会让人产生警惕和警觉,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和行动,避免遭受意外失败所带来的打击。所谓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如果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就太好了。在天下人苦前先苦,乐后才乐,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高远的境界;是一种无私的气度和胸怀。此种凡事都能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吃苦在前,享乐却在后的人必有担当,心怀坦荡,绝不会为一己私利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这种人早就有了“利他”人的心理准备,遇到问题怎么可能因忧而积郁成疾呢!
思:思考、考虑。指集中精神考虑问题。通过思考有利于把问题想清楚,因想得周到,事情会办得更圆满。如果我们凡事能“三思而后行”,就不会出现因“鲁莽行事”而造成的后悔,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
悲:指悲哀、悲伤。人们在遭受意想不到的打击时,会因悲伤而哭泣。适度的哭,绝对不是坏事,它和笑一样可以有益健康。哭还可以很好地治疗抑郁症、高血压等。某些时候,该哭就哭出来,哭出眼泪有益于身体健康。美国人类学家阿希莱·蒙塔戈认为,眼泪中含有溶菌酶,这是人体的一种自卫物质,它能保护鼻咽粘膜不被细菌感染。
美国生化专家法雷也作了深入研究,发现人的眼泪中除含有盐分之外,还有较多的锰,尤其是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在一个人感情冲动时,其泪水的蛋白质含量竟比患眼疾而流的泪水所含的蛋白质多得多,此外,在人体应急状态时所产生的过多的某些皮质激素、催乳素等物质会通过泪水排泄掉;而这些物质是对人体有害的,排出这些物质可大大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威廉·佛莱从心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对流泪行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后认为,流泪是一种排泄行为,能排除人体由于感情压力所造成和积累起来的生化毒素,这些毒素如果不通过流泪排出,留在体内,将对健康不利。所以适度地悲伤哭泣,对人体健康有益。
恐:一般来说,惊与恐相提并论,有惊才有恐。惊多来自于外,恐来自于内。短暂的惊恐对人没坏处。惊恐时,体内释放大量的肾上腺髓质激素和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又称惊恐激素),能够加速体内糖原分解,产生可利用的能量;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糖的异生代谢途径将体内营养储备(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机体利用转化的能量能够很快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之恢复平衡。所以,当人由惊而生恐时,就会调动体内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帮助适应突然的变化,产生本能的反应。
再者,从心理学角度说,在现实生活中,产生适当的恐还会对人的不良行为产生约束力。人如果没有恐就会“有恃无恐”、“胆大妄为”,什么坏事都能干。正因为有了适度的恐,才会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形成自我约束力,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去干伤天害理的非法事情。
很多修行人,因为深信因果规律,害怕落入轮回的果报,心里有“恐”,就会很自觉地形成自我约束。通常修为境界越高的人,自我的约束力就越强。
总之,无论是哭还是笑,无论是喜还是怒,重点在于,要学会把握度,培养一种平衡而适宜的心态,轻松愉悦地去面对压力,才能更好地享受美好的生活。
五、纵情无度,杀人无踪
中医学认为,七情太过皆可致病。古人云:“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思伤脾胃,过悲伤肺,过恐伤肾。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五志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七情把握适度,有益健康,但过之则伤身甚至害命。
1. 过喜伤心
这里的喜,指狂喜、大喜等。旧时有所谓“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种突然的狂喜,可导致“气缓”,实际上是中医讲的心气涣散,血运无力而瘀滞现象,便出现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一类病症。过度喜乐还可致炁血精神外驰,使心神涣散不能收持。《岳飞传》中牛皋因打败了金兀术,竟然高兴得笑死了,这是因为兴奋过度,气不得续,而导致“乐极生悲”。可见,凡是过喜皆对人体健康不利。过喜会使气过度疏缓从而损伤正气,如“捧腹大笑”,或称“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就是耗费中气的结果,太过大笑或持续太久耗伤正气。
2. 过怒伤肝
怒,指暴怒或怒气太盛。指人由于某种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逐渐加深紧张状态,终于发怒。可表现为暴跳如雷、拍桌大骂、拳打脚踢、伤杀人畜、毁坏器物等。轻者会肝气郁滞,食欲减退;重者便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抖,甚至昏厥死亡。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实验研究证明,在愤怒的情绪下,由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可导致舒张压的显著增高,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有脑梗类病的人切忌生气发怒,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过怒可致人死亡。《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才,但好生气发怒,被诸葛亮“三气”之下,大怒不止而死。
3. 过思伤脾
思,指思虑过度。中医认为:“思则气结”。过思的话,气就会凝聚而不通畅,影响消化,久而久之,脾胃都会出现问题。由于过度思虑,导致脾胃的运化失职,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即可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由于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大脑所消耗的能量剧增,导致心脏和消化系统严重缺氧,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这和祖国医学讲的“思虑损伤心脾”的理论是一致的。
4. 过悲伤肺
悲,是指悲伤、悲痛、悲哀。如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或者是失恋;或者是丢失了心爱的珍贵物品;或者是遭劫受灾等,都会感到非常难过和伤心,伤心到极点便会变成沮丧和绝望。中医认为,悲则气消。悲伤而哭会使人神魂散乱,气就会短。若悲哀太甚,可致心肺郁结,意志消沉;悲痛欲绝,还能引起昏厥或突然死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悲伤肺的例子。容易悲伤的人,要学会适度控制,适可而止,否则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癌症或其他疑难重症。
5. 过恐伤肾
恐,是指恐惧不安、心中害怕、精神过分紧张。中医认为:“恐则气下”,即人受到惊吓或过于恐惧时,气就会下陷,人体因固摄不住,一下子就会泄了。当人面临着深渊、脚履薄冰、身后有人追捕之时,精神就会因害怕而产生过分紧张的感觉。严重者亦可导致神昏、大小便失禁。通常我们听到的某人因惊慌失措而“吓得屁滚尿流”之说,就是因恐惧过度消耗肾气,使精气下陷不能上升,升降失调而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严重的会发生精神错乱、癫病或疼厥。恐与惊密切相关又略有不同,惊多自外来,恐常由内生。多先有惊而继则生恐,故常惊恐并提。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晕、阳痿,并可致人于死地。民间常说的“被吓死”,就是因为恐则气下而导致。
几乎谁都有这样的体验,惊慌时会感到心脏怦怦乱跳,这是由于情绪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的缘故。有人特制了一张靠背椅,一按电钮,椅背便立刻向后倾。让受试者紧靠椅背而坐,并测量血压;随后突然按动电钮,椅背立刻倒下,这人突然受惊,血压便骤然上升。科学试验表明,在恐惧的情绪下,由于心输出量的增加,可引起收缩压的上升,导致高血压症状。
综上所述,七情太过皆可致病。太过,主要指两种情况:一种是情绪波动太大,过于激烈,如狂喜、盛怒、骤惊、大恐等突发性激烈情绪,往往快速致病伤人;另一种情况是七情持续时间过长、过久,也会伤人致病,如久悲、过于思虑、时常处于不良的心境,皆可积而成病,如果不加以调控,最终则导致死亡。
纵情无度,杀人无踪。所以,适度把握情绪,才会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六、大道养生
1. 修德积善是延寿的基础
许许多多珍惜生命、重视健康的人一生都在寻找延寿的方法,寻求养生之道。上古真人认为:养生重在养心,养心重在修德。生命在于科学运动,长寿青睐宽厚仁德。要健康长寿,心中不能离开“仁德”二字。“仁”的核心是爱人;“德”的核心是做善事。
“德润身,仁者寿”。仁德者心藏博爱之心,淡泊名利,不患得患失,无论得意或失意,都不骄不躁,乐观开朗。
祖国医学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炁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唐代大医孙思邈则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德润身”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长寿之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志趣高尚,宽以待人,爱亲友,爱同志,爱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心宁气静,泰然自若。这是长寿的重要因素。相反,那些缺德的人,往往为一已私利危害他人和国家利益,不仅经常遭人诅咒谩骂,还整日提心吊胆,心理失衡……精神上的紧张恐惧必然导致生理上的内分泌功能失调,削弱免疫防御能力,最终必将疾病缠身,使身体早衰甚至丧命。
德劣者往往病多寿短。巴西一位学者经30年研究发现,有贪污受贿罪行的人,癌症、心脏病、脑出血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皆可致病。)。晋代养生家葛洪亦云:“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可见,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而且是一种养生的手段。
“仁者寿”
善良者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虑,故而少疾,恶意者终日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寿。
《中外卫生要旨》认为:“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皆仁之端也。”
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曾对2700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善恶会影响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助人为乐、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寿命显著延长;而心怀恶意、损人利己、与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美国心血管病专家威廉斯博士从1958年开始对225名医科大学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因心脏病而死亡者,恶人是好人的5倍。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精辟地指出:“大德必得其寿”。养生重在养心,养心重在修德,修德重在践行。践行就是从日常小事做起。倡导仁德,就是要求人们宽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必将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健康。
讲仁德、做善事的人,始终会有一种好心情。这种好心情便会让精神不断升华,促进身心的内外和谐,进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马克思曾经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河南西峡101岁百岁老人庞秀珍与人为善,热心助人,几十年如一日,从没索要过一分钱。许多认识她的人想从她那讨一些长寿秘决。老人说,她一生与人为善,热心助人,而且很知足。她认为与人为善、热心助人、知足者常乐就是她的长寿经。
可见,人只有重视道德修养,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人处世严以律己,不生妒心,光明磊落,对得起先人,无愧于后人;宽以待人,慈悲为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心理自然处于心安坦然的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健康长寿也就顺理成章了。
修德是延寿的秘密。正可谓积德行善心情好,常心常乐又长寿。
2. 明哲醒智是健康的前提
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王夫之总结与力行的“六然”、“四看”堪可借鉴。
所谓“六然”,就是“自处超然”,即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人蔼然”,即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即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失意泰然”,即不灰心丧志,轻装上阵;“处事断然”,即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即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
所谓“四看”,就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能担当得起;“逆境顺境看襟怀”,能承受得起;“临喜临怒看涵养”,能宠辱不惊;“群行群止看识见”,能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盲人摸象”的典故说明“物分十方,只看一面,没有对错,只有角度的不同”。比如,观察一部汽车,有人分别从前面看,后面看,上面看,下面看,左面看,右面看,他们看到的结果一样吗?当然不。谁错啦?都没有。所以同样的问题,只有角度的不同,没有本质错误。所以,人们在面对无论未知还是已知的事物时,要能够辨证思维,换位思考,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彼此尊重,求同存异,这样的话,哪还有什么争争吵吵,打打闹闹!明哲则达理,心平则气爽。
哲理养生是高层次的保健养生,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磨炼才能做到,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等凝炼的智慧的集中表现。能达至这种境界之人有如“上善若水”之人,在生活中自然能够正确地待人待己,热爱本职工作,讲究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更是身心健康的前提。
3. 开朗乐观是疾病的克星
所谓的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性格开朗,顾名思义,开则朗。如同打开窗户,阳光和空气进入室内,阴阳平衡了,才不觉阴暗潮湿;打开了窗户,你才能发现外面淡然而怡人的景致,发现生活中的小小乐趣——“心像降落伞,打开才有用”。
“屋宽不如心宽”。你若是心底知足,生活就会幸福;你若能淡薄名利,一切都会如意;你要是心境开朗,眼前就会一片明亮,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人生总会有烦恼,想开放下是个宝。谦让豁达心底宽,长寿仙丹不用找。
清代有首《祛病歌》非常耐人寻味,歌云:“人或生来血气弱,不会快乐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心一乐,病都祛。心病还须心药医,心不快乐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此称“快乐祛病法”。这种快乐祛病法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朗乐观是疾病的克星。
4. 调畅情志“化险为夷”
调畅情志,其实是调志畅情之意,即把目标放大,志向放远,情绪就舒畅了,人就没病了。
我们可以举个“一叶障目”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一片小小的叶子放在眼前,能挡住眼睛,使你看不到前面的东西。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叶子离眼睛太近,如果把它放远一点,放在100米以外,就无法挡住我们的视线了。再拿一片非常非常大的叶子,放在100米外的地方,虽然叶子很大,但它仍然无法挡住我们的视线。可见,叶子不分大小,若离眼睛太近,则会“一叶障目”,障碍视线,使人“鼠目寸光”;若放在距离较远的地方,那么无论多大的叶子都无法遮挡我们的视线,根本不可能成为我们的障碍了。这同时也能说明另一个道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再让我们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有人让你去某地,需要自出资金购买机票50万元,回来时只能拿回5万元,你去还是不去?同样是机票50万元,回来时能拿回5000万元,你去还是不去?不用说,前者你肯定不去,一定会怨声载道,叫苦不迭,情绪肯定不会好。后者呢?回来时能有5000万元,你肯定立刻就跑去了。为什么呢?前者是因为5万元的目标太小,50万元就是个非常大的障碍;后者是因为5000万元的目标大,你的志向高。相对于这个大的目标,50万元就不再是障碍了,你还会有情绪吗?因此,目标和志向越小,困难就显得越大;志向越大,困难就会显得越小。可见,志向的大小决定了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情绪的好坏,决定着人生路上所遇到的石头是垫脚石还是绊脚石。
调整自己目标的大小与远近,就等于调整困难的大小与多少,一切事在人为。
从古至今,我们可以看到大凡德仁兼备、开朗乐观、明哲达理之人很容易做到自我情志的调畅,能够自如驾驭自已的情绪。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具备此能力和智慧的人必是高瞻远瞩、目标远大之人。这也正符合了我们前面所讲的调志畅情的理论观点。
七、现代医学的发现
国外医学研究证明:人类76%的疾病都是情绪性疾病。不良的情绪,能致几百种疾病。美国著名的约翰·辛德勒医生在《病由心生》一书中阐述了同样的观点。
不良情绪能导致几百种疾病,每种疾病后的百分数反映了在患有这类疾病的病患中,有多少人是由不良情绪造成的。这些数据都是根据美国著名医生约翰·辛德勒医生几十年的行医经历统计出来的。
巴甫洛夫指出:“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有人调查发现,在遭遇强烈刺激、感情急剧波动后,短时间内死亡的170例中,59%死于个人不幸与巨大损失消息传来之后;34%死于面临危险或威胁的处境;7%死于暴喜之时。以上说明了情志失衡是引起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前苏联外科学家皮罗戈夫观察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快、愈合得好”。这同样也说明了良好的情绪因素对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情志疾病的疗法
中医认为,情志的病不是可以用药而愈的。对于此病,主要以情志相胜疗法为主,又叫情志生克法。其次还有移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说理开导法、节制法、疏泄法等。西方的弗洛伊德,更是通过催眠的方法创立了一套治疗情志疾病的体系。
1. 情志相胜疗法
(1)过喜伤心——采用恐胜喜疗法
恐惧可以战胜因过喜而过散的心。即用各种方法使患者产生惊恐,以克制其因喜乐过度所致的情绪障碍及相关疾病。适用于神情兴奋、狂躁的病症。大家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多年未考上举人,一下子听说自己中举了,高兴得像疯子一样满大街跑,他的岳父过来,一个大嘴巴扇过去,他立刻就清醒了。这就是“恐胜喜”。
《儒门事亲》里载:有一位庄医师“治以喜乐之极而病者,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取药去,数日更不来。”于是病人便渐渐由怀疑不安而产生恐惧,又由恐惧产生悲哀,认为医生不再来是因自己患了重病。“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愈,慰之。”这个病例说明了庄医生采取按脉失声与取药数日不至而取效,此即“恐胜喜”也。
喜伤心者,以恐解之。其原因就是:喜为心火,恐为肾水,水能制火,水火既济之道也。
(2)过怒伤肝——采用悲胜怒疗法
就是用悲伤来战胜大怒,即以金克木。肝主怒,大怒则肝火不能收敛,因此用肺金收敛的方法来降肝火。在人大怒的情况下,告诉他一个很坏的消息,让他突然悲伤,这样就能把他的怒火给熄灭了。
《儒门事亲》中载:张子和治妇人病,因妇人的病例为肝火太旺,导致木火灼伤肺金,肝肺气郁,于是,张子和鼓励病人尽量痛哭,其病得以康复。
(3)过思伤脾——采用怒胜思疗法
就是利用发怒时肝气升发的作用,来解除体内炁机之郁滞的一种疗法,它适用于长期思虑不解、气结成疾或情绪异常低沉的病症。一个人思虑太过的话,激怒他是很好的办法。《华佗传》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个病例:有一个郡守因为思虑过度,造成了身体里有淤血。华佗收了他很多礼,却不给他治病,还写信骂他不仁不义。郡守一下子被华佗激怒了,怒则气上,胃中的淤血一下子全壅上来了。他吐了几口血,从此痊愈了。这就是华佗采用“怒胜思”的治疗方法。
《四川医林人物载》里也记述了一郁病怒激之病例:青龙桥有位姓王的儒生,得了一种怪病,喜欢独居暗室,不能接近灯光,偶尔出来则病情加重,遍寻名医而屡治不验。一天名医李健昂经过此地,家人忙请他来诊视。李健昂诊毕,并不处方,却索取王生昔日之文,高声乱读。王叱问读者是谁?李则声音更高。王气愤至极,忘记了畏明的习惯,跑出来夺过文章,就灯而坐,并指责李健昂:“你不解句读,为何在此高声嘶闹?”儒生一怒之后,郁闷得泄,病也就好了。
(4)过悲(忧)伤肺——采用喜胜悲(忧)疗法
高兴就能战胜悲伤。当心情不好时,听听笑话,去看看或亲自唱唱东北二人传来调节心情,把郁闷和悲愤疏解开,这叫喜胜悲疗法,又称笑疗。五行里,喜为火,悲为金。用火克金,火可以把金属熔化开。火又是散,悲又是气结、凝聚,因此悲要用散法。因神伤而表现的抑郁、低沉的种种病症都可以使用。
金元名医朱丹溪曾遇到一青年秀才,婚后不久突然妻亡,终日哭泣悲伤,终成疾病,久治无效。朱丹溪为其诊脉后说:“你有喜脉,看样子恐怕已有数月了。”秀才捧腹大笑,并说:“什么名医,男女都不分,庸医也!”此后,每想到此事,就会自然发笑,并常将此事作为笑料告诉别人,与众人同乐。日移月转,秀才食欲增加,心情舒畅,病态消除。这时,朱丹溪才告诉他这是以喜乐胜悲忧的治法。
(5)过恐伤肾——采用以思胜恐疗法
思虑是可以战胜恐惧的。即你如果把问题想清楚了,一般来说也就不害怕了。以思胜恐,主要是通过思则气结,以收敛涣散的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解不良情绪,达到康复的目的。事情一定要想清楚否则就会害怕,这用的是“土克水”的方法。因为恐伤肾,肾属水,脾属土,脾主思。
《晋书·乐广传》记载了一个有关“杯弓蛇影”的历史故事。是讲乐广请一朋友来家坐客,朋友欲饮酒时,发现杯里有条蛇,非常害怕,又不好意思说,一饮而尽,回家后就病了。后来乐广再次请朋友来家坐客并问其为何很久没再来,朋友便如实讲了上次之事。此时,对面的墙壁上正挂有一张弓箭。于是乐广又将一杯酒放在桌上,客人复见如初。乐广让客人抬头看弓,只见弓角上面漆画着蛇,客人想了一会儿方才明白原来杯中映出的是弓角上所画的蛇影。于是“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杯弓蛇影”这一成语所讲的历史故事说明,由恐惧引起的疾病可以用“深思”的方法来解除。
古代名医张子和就曾经治过一个患此症的病人。有户人家半夜突遭强盗抢东西,从此以后,这家女主人夜里一听到一点轻微的响声都非常害怕,整夜整夜睡不着。张子和怎么给她治这病呢?就是她在屋子里的时候,张子和就用木棍敲她家的窗户。第一次她害怕,然后再反复地敲,十几次之后,她慢慢地习惯了,就不再恐惧了,觉也睡安稳了,因为她的警惕心放下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情志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工作中过分地考虑人际关系就会造成过思伤脾。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的话,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的症状,进而引发皮肤斑疹、脱发或其他一些更严重的病症。所以,一定要在问题出现前就尽快化解它,而用情致相胜疗法来解决,无疑是最经济的方法。但在使用此法时要方法得当,掌握好度。
2. 移情法
又称转移(遣忧)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把自己的注意力、思想和行为转移到其他方面,以解脱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苦痛。《续名医类案》中说:“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虑投其所好以移之,则病自愈。”移情的具体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人的心理、环境和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措施。
(1)琴棋书画
《北史·崔光传》说:“取乐琴书,颐养神性。”“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在情绪不佳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或游戏。如书法、绘画下棋或玩扑克等,会让你在快乐中忘掉那些烦心事。爱好文艺者,可听听音乐、欣赏戏曲、观赏幽默的相声或小品,当你乐得捧腹大笑时,精神振奋,紧张和苦闷的情绪也随之消失。用此法排解愁绪,寄托情怀、舒畅气机、颐养心神,有益于身心健康。
(2)运动
李东垣《脾胃论》里说:“劳则阳气衰,宜乘车马游玩。”这说明利用旅游可驱除烦恼,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在情绪激动时或与别人争执时,参加体育运动,如打球、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或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以转移注意力,用肌肉的紧张消除精神上的紧张。当人遇到苦恼时,应到如郊外旷野的大自然中去。山区或海滨周围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阴离子(负离子),使得空气新鲜,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则能得到增强,心容易平静。在那里锻炼抑或消遣,让山清水秀的环境调节消极情绪,情怀得到舒畅,继而就会忘却忧烦。
(3)行善
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烦恼。仁慈是最有价值的品质,也是最宽心的一剂药。多做好事,会让你心情变得愉快。帮助别人时,会得到自己内心的肯定,感到心安,同时别人做出的反映,使自己得到鼓励,心情愉快,烦恼也随之减少。
(4)勤奋工作
压抑会产生厌倦、懒惰的行为,越是懒于做事的人越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得井然有序,更加勤奋工作或学习,就不会有时间再去考虑那些令人心烦的事了。而且,当你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后,心里会踏实许多。
3. 升华超脱法
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战胜生活中的不幸,则能化悲痛为行动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如西汉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获罪入狱,惨受腐刑。司马迁为转移其苦痛心境,而以坚韧不屈的精神投身到《史记》的撰写之中,以舒志解愁,调整和缓解心理矛盾,把心身创伤等不良刺激变为奋发的动力。
超脱,即超然,思想上要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动上应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如高考落榜后,有的考生灰心丧气,感到前途无望,有的甚至想轻生自杀。这时就要换个角度想想,“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要看到高考落榜的绝不是你一个人,对于社会上的闲言冷语也不必理睬。想想很多成功人士,因为家境贫寒,未能上大学,但他们深知学习力远比学历重要的道理,最终不也取得成功了吗?一个人只要不气馁,振作精神,面对自己和现实,走好脚下的路,前途同样是宽广的。当心情不好时,最好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冷静地思考一下,或外出做做社会调查,亦是恢复心理平衡的方法。
4. 暗示法
包括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疗法,有科学的基础和功效,对一些心理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口吃、厌食、哮喘、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运用积极、恰当的心理暗示,可以促进脑中有益激素的分泌,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良性改变,疾病症状消失,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暗示的方法,大多采用语言,也可采用手势、表情或暗示性药物及其他暗号来进行。《三国演义》里有个“望梅止渴”的故事,即是暗示疗法的例证。还有一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就是自我庆幸。当你遇到不幸与挫折时,不应该灰心丧气,而应该高兴地想“事情原本可能会更糟呢”。
《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运用暗示疗法的范例,如《素问·调经论》里说:“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意思是,医生要先在病人要针刺的地方不停地进行按摩,并拿出针来给病人看,并说我将把针扎得很深,这样,病人必然会集中注意力,使精气深伏于内,邪气因散乱而外泄,从而提高针刺的疗效。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曾采用说要给病人服吐下药,或针灸数十百处的暗示法而治疗“诈病”。明代医生李瞻曾用语言暗示,使患者不忧目而着意于股,从而导火下行,而使目疾愈。
5. 说理开导法
所谓“说理开导”,是指正确地运用“语言”这一工具,对患者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宣传疾病的知识,分析造成疾病的原因,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促进健康的恢复。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解释、鼓励、安慰、保证。解释是说理开导法的基础,它是向患者讲明疾病的前因后果,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医患关系密切,从而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而鼓励和安慰则是在患者心理受挫、情绪低落之时实行的康复办法。保证则是在患者出现疑心、忧愁之时,医者以充足的信心作出许诺,承担责任,以消除病人的紧张与焦虑。
一个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尽人意的事,当遇到挫折、不幸、烦恼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赖的且头脑冷静、善解人意的人倾诉,以便获得亲人、朋友的开导、劝告、同情和安慰,从中得到力量和支持。快乐有人分享,是更大的快乐,痛苦有人分担,就可以减轻痛苦。
6. 节制法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不仅能伤肝脏,亦可伤心、伤胃、伤脑等,从而导致多种疾病。
制怒,首先应遇事冷静,因为怒常常是不能冷静思考的结果。因此,遇事一定要冷静,只有冷静,才能促使人积极思考,想出对策,圆满解决问题。
所以,怒要及时适当合理的宣泄。如心有不平之事,可及时向知心朋友倾诉,甚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千万不要闷在心里,以致气郁成疾,更不要大发雷霆。其次,要注意养肝,祖国医学认为,肝主怒,所以,要制怒,必须要保护好肝的功能。
7. 疏泄法
现代研究发现,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病、过敏性结肠忧郁症、神经衰弱、失眠及一般胃疼等均与情绪压抑有关。一个人如果经常压抑自己的心情,长期下去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抑郁症,因此,当恶劣情绪出现时还是把它宣泄出来为佳。你可以到野外或在不妨害社会和他人的场所尽情地大喊大唱、大笑大哭,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让眼泪尽情地流出来,就会觉得很舒服。当然,也不宜过悲久哭,谨防“过悲伤肺”;还可以找一些事物作为你发泄的对象。如用布做成各种各样的人,把他们当成自己不满的对象而进行拳打脚踢。其他的宣泄方式还包括谈心、写日记等。
二、日常生活调情绪
1. 居室色彩与情绪调节
经现代科学证明,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生理改变,影响情绪和健康。持久而不良的色彩刺激可引起相应的身心疾患。巧妙利用各种色彩,则能调治失衡的情绪。例如,红色能使人激动兴奋;黄色给人清纯、温暖的感觉,使人情绪稳定,并能增进食欲;绿色给人温柔、舒适、宁静之感,能镇定神经,还能够降低眼压,解除眼疲劳;蓝色也有镇静作用,能缓慢降低血压;紫色给人美而新的感觉,可使孕妇感到镇静、安定;白色给人以明快、洁净的感受;黑色给人暗淡、严肃、沉闷的感受。
墙壁、天花板、地面和门窗,还有家具、床上用品的色彩等,都是构成室内色彩的因素。室内色彩的调配要掌握“大调和,小对比”的原则,所谓“大调和”就是使室内整个色彩大体一致。是选择“温馨”、“明快”、“清新”或“典雅”的色调,要视居者的年龄和喜好而定。在“大调和”的基础上,注意“小对比”,有时个别摆设与大局颜色的不一致可达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使人感觉有生气、有活力,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不同房间的用途调色:卧室要求安静而舒适,最好以米黄、淡绿等色调为宜;饭厅和会客厅则适合用红、黄等营造较为热烈的气氛;老人房则偏重于淡色的绿色、蓝色或灰色;青少年房应以红色、橙色、黄色为基色,使人振奋、活跃。
总之,居室的色彩调配,要整而不散,多样统一,雅而不俗,浓淡有致,达到使人舒适、心境明快的目的。
2. 鲜花与情绪调节
绚丽芬芳的鲜花不仅能点缀人们的生活,而且通过其色彩和香味的刺激能调节人的情绪,防治疾病。某些花的花香中含有一种既能净化空气,又能杀菌的芳香油,使人产生沁人心脾之感。久之,则令人血脉调和,气顺意畅,达到生理和心理的相对稳定。如水仙花和紫罗兰的香味,让人感到温馨缠绵,可增添女性潜在的美感气质;盛开的金银花,扑鼻清香,可防治流行性感冒;天竺花的香气有镇静作用,是治疗神经衰弱和健脑的良方。
3. 食物与情绪调节
人的情绪与自己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通过选择合适的食物能调节不良的情绪状态。通过吃,转移注意力,释缓内心的不愉快。另一方面,有些食物本身就具有安神消烦的养生功效。所以,针对不同的情绪状态,选择相应的食物,可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例如,当我们心情烦躁、健忘、焦虑不安时,可多吃些大豆、鲜橙等;对于脾气暴躁、容易发火者,应多吃海带、大豆、草莓等;内心软弱、多愁善感的人多吃香蕉,可驱散悲观、烦躁的情绪,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情;而胆小怕事、畏惧交际、喜欢独居、易受惊的人,经常服用蜂蜜加果汁,必有好处。
春季肝气易动,在饮食上也要吃对心境有好处,能平怒气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蜂蜜等,对平肝气有较好的效果。
三、七个生命时期的心理保健
人体从受精卵形成的瞬间到年老衰亡为止,可分为七个时期,即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各期的心理保健虽不相同,却息息相关。
1. 胎儿期心理保健
胎儿期是指从两只异性细胞相遇,精卵结合,直到胎儿降临的十个月。此时期是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婴儿在降生以前,就要讲究心理卫生,我国古代称为胎教。主要是指母亲在孕期要注意自己的品德情绪,言行举止,从而给胎儿以良好影响。在母腹中,母子同体,息息相关,胎儿不仅在身形发育上要靠母体供给精微物质,而且在心神发育上也随时受到母亲的影响。因此,母亲必须注意不要把不良的信息传递给胎儿。
宋代陈无择说得好:“一月,不可纵怒;二月,不可惊动;三月,不可纵欲和悲哀;四月,不可劳逸;五月,不可妄想及饥饱;六月,不得杂食及针灸其经;七月,不可忧郁叫呼、触冒烦躁;八月,勿食燥物;九月,不可怀恐及房劳。”
怀孕妇女在注重胎教的同时,可别忘了适度释放心理压力。英国医学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期间压力过大,胎儿出生后出现心智问题、忧郁、胆小的机率将比低压力妇女高。妇女怀孕期间,情绪压力越大,对胎儿产生的负面影响就越严重,如与配偶争吵、遭受肢体暴力等。面临高压力的孕妇会分泌大量荷尔蒙可体松,若婴儿长时间处在充满大量可体松的胎盘和羊水中,出生后18个月的平均智商,比低压力孕妇所生的婴儿低,成长后的性格也容易紧张、忧郁和胆小。
建议伴侣们提供贴心的照顾,减轻妇女的情绪压力,以免影响婴儿未来的成长;准妈妈们自身也要学习以轻松的心情面对压力和挑战,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与心境,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如此胎儿禀气纯正,有助小儿良好气质与性格特征的形成。
2. 婴儿期宝宝的情绪调节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1岁这一时期。应从婴儿的精神卫生出发,选购一些声、光刺激较强的玩具。在色彩上,可选择颜色鲜艳的玩具,如红色对婴儿更有吸引力;又如摇铃铛,能引起婴儿的注意,以锻炼他们对声音的反应能力。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乳汁在生理上是丰富的养料,在心理上是温暖的阳光,母亲将小孩搂在怀中,时时摇着哄着,给宝宝以母爱,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形体动作的锻炼,也对促进宝宝的身心发展有很大意义。婴儿期应在大人扶助下,做一些被动性锻炼,包括学坐、练爬、学站、习步等。
当宝宝出现腹痛、头痛、呕吐、嗜睡等现象时,有时候并非因为疾病,而是因为情绪出现了问题。宝宝的小情绪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很多父母都为读不懂宝宝的小心思犯愁,也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去应对。其实宝宝是有自己独特的情绪密码的,只要我们把握他情绪发展的密码,就可以破解宝宝总在变脸的心情。
(1)2~3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这个月龄的婴儿已经开始有社会性的需求,他的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需要。他们渴望父母的爱抚,有了玩的要求。当看到父母亲熟悉的面孔,或者有人面对面地逗他时,他会愉快地朝着面前的人微笑。
给父母的建议:当宝宝处于这个年龄段时,父母要适时地满足宝宝的情绪需求,多面对面地逗他玩耍。和宝宝交流时,要尽量让他更多地看到父母和其他家人的脸部表情,并且跟宝宝交流时,尽量面部表情丰富些。多抚摸拥抱宝宝,带给他更多愉快的情感体验,帮助他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情绪。
(2)3~4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这个月龄的宝宝有了愉快的感受,开始懂得表达愤怒和惊讶等情绪,特别渴望能够获得大量的拥抱和交流。开始区分家庭成员,当父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甚至试图通过微笑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给父母的建议: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尽量多抽出些时间来陪伴宝宝,让他体验到与更多人玩耍的乐趣。当宝宝试图以微笑吸引父母的注意时,父母要给予积极的回应。
(3)4~6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随着手的动作的发育,这个月龄的宝宝逐渐喜欢上了摆弄东西,并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他的活动受到限制,他会很愤怒,并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宝宝会经常“哈哈”大笑,当家人呼唤他的名字时,他能做出反应,并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当然,他的情绪转化也非常快,刚刚还在哈哈大笑的宝宝可能会突然因为某件事情而变脸,并向父母高声抗议。如果有陌生人到来,他们会立刻表现出一种不安全感和紧张感。
给父母的建议:父母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他抓握的玩具,让他抓着玩耍,以带给他更多愉快的情绪体验,为培养他乐天的处世态度打下基础。当宝宝哭闹时,父母要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但是不要让他养成以哭闹来吸引父母注意的习惯,所以平时要尽可能多花点时间和宝宝一起玩耍,多观察他,通过观察了解他的需求,并在他有这种需求的表现时及时给予满足。
(4)6~8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半岁后的宝宝已经有了初步的幽默感和强烈地融入周围社会环境的愿望,他开始主动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和表情,以此来获得父母的注意。宝宝开始区别对待陌生人和抚养人,表现出对亲人尤其是妈妈的特别依恋。当离开妈妈或其他抚养者时,他会表现出焦虑、悲伤的情绪,与陌生人接触时,他开始有怕生的表现。
给父母的建议:父母要尽可能多以各种各样的表情和不同的语调来帮助宝宝了解各种情绪的意义。跟宝宝交流时,表情要尽可能更丰富些,适时地将当时的表情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父母要给予宝宝更多的关怀。当婴儿表现出强烈的依恋感时,父母要满足他这种需求,不要为了担心他变得黏人而故意“疏远”他。这个时候给予他更多的宠爱,能更好地帮助他建立安全感。
当宝宝跟陌生人相处表现出怕生的情绪时,不要为了急于改变他而强迫他跟陌生人打交道,而要给他时间慢慢去适应陌生人。
(5)8~10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这个月龄的宝宝学会了大声喊叫。他开始期望博得周围人群的赞赏,并因此乐于为周围人群做一些小小的表演。很多曾经让他非常入迷的游戏,他已经厌烦,因此,当父母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会显得比较“冷漠”。
给父母的建议:当宝宝乐于表演的时候,要对他的表演给予积极的回应。当宝宝对表演没有兴趣的时候,不要强求,给他足够的自由去表现自己,才能带给他愉快的体验。可以多跟宝宝玩一些表情游戏,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各种情绪。
(6)10~12个月宝宝的情绪密码
这个月龄的宝宝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他喜欢的人和玩具上。对陌生的场所或陌生的场景已经有了恐惧感,他会仔细地观察父母的表情,通过父母的表情来判断自己的某种情景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可以尝试。他的小脾气越来越大,并开始依赖扔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给父母的建议:多带宝宝外出玩耍,遇到事情的时候,父母要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宝宝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学习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地对待他,不要以吼叫对吼叫来跟他对抗。当宝宝去探索一些陌生的事物时,只要不是确实危险的事情,父母那种大惊小怪的表情就不要露在脸上,多一些鼓励的表情,能让他变得更加勇敢。
3. 幼儿期宝宝的情绪调节
是指从1~4岁的时期,要尽早让幼儿掌握语言。《育婴家秘》里说:“遇物则教,使其知之。”1岁到1岁半是正式开始学话阶段,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阶段。当孩子能初步辨别事物之时,要结合具体的事物让其识别,说出名称。孩子好奇、爱发问,父母对此不应怕麻烦,而应该通过解释和讲故事等形式,增长他的知识。在孩子不听话时,亦不要用老虎、猫、狗等吓唬他,这样会使孩子变得胆小、畏缩、孤独。
游戏是小儿最喜爱的活动,既能促进体格的发育,增强体质,又能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使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机能得到健全发育。
《古今医统》说:“有识之初,便当诱其正性。”此指要重视对幼儿的品德培养。其中大人须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若父母言语粗鲁,孩子亦容易出口伤人;如果父母动辄大喊大叫,孩子也往往大哭大闹。
(1)1~2岁宝宝的情绪密码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有了简单的同情心,他的同情心看起来比较“泛滥”,因此,看到别人笑,他会笑,看到别人哭,他也会哭。这种情绪的产生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基础,对宝宝将来的社交行为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宝宝还发展出惊奇和害羞的情绪。当他看到新奇的事物时,他会感到非常惊奇。他已经能够准确地理解熟悉与陌生环境的差异,对生人感到害怕而且更加黏人。在这个年龄段,他想要什么就必须立即得到,让他等待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还没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给父母的建议:从宝宝1岁开始,父母就可以逐渐培养宝宝的同情心以及对新事物的兴趣,同时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让他更广泛地接触周围环境和人群,更多地融入社会,培养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当离开宝宝时,要明确地告诉他你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当你回到他身边时,要给予他一些特别的关注。及时地满足宝宝合理的需求,不要让他养成依靠哭闹等手段来要挟父母的习惯。
(2)2~3岁宝宝的情绪密码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开始尝试着要独立,但是他渴望独立的愿望有时候又会与他的能力的局限性发生冲突,他表现得既厌恶父母提供帮助又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显得很矛盾。宝宝的情绪常常变幻莫测,难免会让父母有不知该迈左脚还是右脚的感觉。更令人头痛的是,他可能会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大哭大闹,甚至踢打尖叫。
给父母的建议:当宝宝需要父母在他身边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在他身边,给予他足够的心理支持。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更多的安全感,他的表现也才能相对地比较好。当宝宝大哭大闹甚至踢打尖叫的时候,父母尤其要冷静,应尽量避免与宝宝之间发生争执,一旦宝宝情绪失控,最好紧紧地抱着他,等待他平静下来,并且要明确地告诉他正确的行为是什么。
(3)3~4岁宝宝的情绪密码
宝宝的想象力开始建立起来。这个阶段,他可能会煞有介事地把他想象的朋友或者别的什么人物介绍给你,他在想象的世界里体验着爱、同情、愤怒和恐惧等诸多情感。他的情绪控制的能力会有所提高,但是依然比较弱,并且常常出现好一天坏一天的局面。
给父母的建议:多给宝宝一些解释,帮助他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该坚持的原则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宝宝大发脾气就放弃。当宝宝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最好不要跟他对抗,等他情绪冷静下来,再好好跟他谈谈。
4. 学龄期心理保健
学龄期的孩子,其心身特点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古人用“稚”字,生动地概括出小儿脏腑娇嫩,炁血未充,精神幼稚,神气怯弱的心身特点,故小儿此段时期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不仅要注意其生理卫生,更要重视其心理卫生。正如俗话所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当前,我国由于独生子女大量增加,不少家庭过分溺爱,不少独生子女表现出种种不良的品德行为。具体表现为挑吃、挑穿、不尊敬长辈、不爱惜东西、爱发脾气、无理取闹、自私、不关心别人、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等。这些缺点在学龄期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对独生子女,一定要爱中有教,教中有爱。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使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儿童入学后,要照料自己的吃饭、穿衣和整理书包等,不要事事依靠或由别人代做。从儿童的发展过程来看,大脑功能的发展要靠外界的适应刺激,因而对儿童既要关怀爱护,又要严格要求,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势必造成孩子的依赖性。这种儿童遇困难就退缩,今后稍有挫折,就有可能发生神经官能症或其他精神病。
5. 青少年心理保健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因此也是人的体格、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其主要心理特征如下: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要求独立,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观察力和想像力显著发展,才思敏捷,抱有各种理想和幻想;记忆力达到高峰,理解力不断提高,求知欲强,肯学习;意志、性格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未定型,好模仿;情感日益丰富,诚挚热情,友谊感、群体感、道德感和爱美感有显著发展;兴趣广泛,爱玩好动,活动能量迅速增加,性意识开始萌发,逐渐注意异性,要求恋爱,寻觅配偶。
同时,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业人士的眼里,易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或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但对专科医生来说,这些症状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为诊断与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主要有以下六种表现:
(1)坦途无悦。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2)似病非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3)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4)要换环境。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或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5)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6)自杀行为。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针对青少年的上述心理特点,抑郁症的治疗应采取下列主要措施:
第一,要说服教育,循循善诱。家长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青少年以良好影响,一方面又要尊重他们独立意向的发展和自尊心,采用说服教育、积极诱导的方法。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思想、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对他们的错误或早恋等问题,不能采取粗暴、压制及命令的方式,仍要谆谆诱导。
第二,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在青春发育期,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引起的一系列的身心变化,使青少年遇到许多问题。如突然出现的月经初潮,使女孩子感到羞涩和神秘,以致胡乱对付,成为以后妇科病的诱因;首次遗精使男孩惴惴不安,甚至因相信“一滴精液一滴血”的说法而产生恐惧心理;认为手淫是无耻下流的观念,会使青少年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早恋经常使青少年精神不振;此外,痤疮、少白头、男孩的变声、长胡须以及女孩的乳房发育和发胖等,又常常给开始爱美的青少年造成心理上的矛盾。由此不难看出,青春发育期的健康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这个阶段的正常发育特点介绍给青少年,使他们能够了解自己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可能发生哪些问题、如何正确对待青春发育期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才可能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正常地发展。
6. 中年心理保健
中年是生命历程的转折点,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在生理上是这样,心理上亦同样如此。在心理上的“盛”主要是指:从中年早期到中年末期,其心理发展日趋成熟,正如孔子所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但是,物极必反,中年时期亦是身心负担最为沉重的时期,往往集诸多矛盾于一身。诸事劳形,万事累心,特别是那些身心负担极重,难于摄养,未老先衰,而思想情绪上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或压抑的状态,必然影响到身心健康,从而导致心身疾病、心理病态以及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发病率的增高。中年人一定要重视调摄神志,注意心理卫生。
《养性延命录》强调:“壮不竞时”,“静神天想”,就是要求中年人精神畅达乐观,不要为琐事过分劳神。要淡名利、节嗜欲、与世不争。少忧愁、少烦恼、不使头脑思虑过度,这是中年人精神情志调养的重要原则。
7. 老年心理保健
现在一般指60岁以上的人。人到老年,机体会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并由此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常产生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心理状态,其适应环境及自我调控能力低下,若遇不良环境和刺激因素,易诱发多种疾病,难以恢复。
对于老年人来说,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环境,最重要的是防止伤感。伤感通常来自三个方面:
(1)怀旧:人老恋旧事,喜欢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而过多地沉缅于对往事的回忆,则必然会因过去的好时光逝去而遗憾。久而久之,便会使心情抑郁,性格也会随之变得孤癖。
(2)失落感:离退休后无所事事的清闲,某种愿望或打算落空的遗憾,皆会产生失落感。
(3)恋友:老来失伴,挚友作古,皆是老人之大不幸。但悲伤过度,不仅无济于事,而且易伤身损志。“哀莫大过于心死”,精神崩溃往往是身体衰竭的前奏。
老来伤感,是老年养生之大忌,须时刻提防之。舒适的心理环境既靠社会家庭提供,也靠老人自身调节。人生总有不遂事,过去的已无法挽回,如果您能做到处世超脱,闲中求乐,一定会有健康幸福的晚年。
老年心智养生的具体方法有:
(1)从进取到养生
正是因为离退休后过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舒适”生活才造成老人思想和精神上的停滞,才加速了衰老的进程。所以,老年人首先要重新建立生活目标,培养进取心;其次要多动脑,坚持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使大脑保持年轻时脑细胞迅速增生期的那种活力,才可延缓机体的衰退。
(2)淡泊养生
首先,尽可能排除个人的杂念,少些私心。人生在世,不为个人私利操劳,心胸就会宽广,心情就会乐观,这样就不会因伤神而伤身,终会健康长寿。其次,不攀比。向上比,越比就越生气。这样心理难以平衡,消极情绪困扰自己,苦恼自己,必然会损害健康。第三,保持宁静,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遭到什么挫折,要能冷静对待,面对现实,听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经得起欢乐与忧伤的考验。
(3)遗忘养生
老人要有容人之量,记恩不记仇;要忘记过去的不幸和生活中的琐事所造成的小烦恼,做到情绪平稳,才有益于身心健康。建议老年人:要认识到树立正确价值观对身心的意义。首先,要找些力所能及的事做,让自己忙碌充实起来,就没有精力再去想过去的事情,而且从中能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渐渐地就会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其次,对于生活中的琐事要学会装糊涂,让自己内心保持清静;再有,要多培养生活情趣。
(4)宣泄养生
找个知心朋友,把心里的烦恼、苦水一古脑儿倒出来。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的心事,常被医生称之为“净化作用”。医学专家和心理专家都认为减轻忧虑或消除忧郁的有效良药是“跟你信任的人谈自己的问题”,“尽抒胸怀”,可以减轻不舒服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
四、人生舒心八法
1. 想一想: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换个角度想,是对人的意志、决心和勇气的锤炼,是对人综合能力的考验。失败乃成功之母,重要的是吸取教训,少犯或不犯重复性的错误。
2. 放一放:如果不是急事大事,索性放下不去管它,过几天再说,必要时可放弃原来的打算,重新安排其他事情,或许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合理的计划。重要的是把握好眼前的时光,莫让它白白流逝。
3. 走一走:到野外郊区、深山大川走走,散散心,让阳光、溪流、绿荫、鸟语、花香荡涤一下胸中的烦恼,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做一下深呼吸,则会消除紧张和焦虑,沮丧和失望;清理一下杂乱的思绪,则能唤回失去的理智和信心。
4. 会一会:约三五个知心好友到家来叙叙旧,敞开心扉,畅谈一下;就令人开心的话题聊一聊,或结伴逛逛街,或谈谈发型、衣着、护肤等感兴趣的问题,或精心烹调几样可口的小菜,把生活安排的多姿多彩。
5. 乐一乐:想想开心可乐的事,把它们一条条地列在一张纸上,边写边尽自己努力反复进行想象,沉醉于当时愉快的情景中去,这样便会使你乐以忘忧,从而感到前途依然是光明的;或拿本爱不释手的书,读几个令人开怀大笑或幽默风趣的章节;或去看一场轻松欢快的喜剧电影、东北二人转、小品相声等,放松一下紧绷的心情,调整一下前进的步伐,都是有益身心的。
6. 唱一唱:引吭高歌,尽情抒怀,把抑郁抛向昨天,把欢乐带给今天。歌声是医治忧郁的灵丹妙药。
7. 让一让: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狭窄的街口,几辆汽车拥挤在一起,后面的车紧密尾随,谁都过不去。若有几辆车风格高一点,先退出十来米,让出大道,则所有的车辆都可畅行无阻。无论什么事,让一步海阔天空。
8. 比一比:与周围的人相比,要权衡比较,不要只比有的或只比自己没有的。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又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既不盲目羡慕比自己强的人,更要有“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应当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时,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的心态。虽说比上不足,比下还有余呢。
人生也是这样,姿态高一些,眼光远一点,从长计议,不在一时一事上论长短,让一步就可化干戈为玉帛,比一比就会心胸开阔。
五、五分钟迅速减压法
方法之一:深呼吸冥想
美国西北纪念医院的梅林达·瑞恩博士认为:“冥想能使人把精力集中于此刻的身心感受上,让我们不再纠缠于强迫性的、反复的担忧,有助于慢性疼痛(如头疼)的缓解。”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关闭手机,选择一个最舒适的姿势(比如加个垫子靠墙站好,或稳稳地坐在直背椅子里),然后在心里打拍子。
方法之二:高抬贵腿
加州瑜伽养生法创始人贝丝·肖恩认为,做瑜伽不一定要把身体拧成麻花,坐在沙发上,把腿高高抬起或架在更高的一些物品上;也可在床上做简单的倒立,减压效果也很好:平躺在床上双腿直立,靠墙或悬空均可。这样能放松紧张的肌肉,让大脑得到更多养分。
方法之三:打电话倾诉
压力管理专家杰伊·维克多建议:与其发邮件或写短信给朋友,不如打电话,联络的方式越直接,减压的效果越好;多打电话给有趣幽默的朋友,笑能改善情绪,提高免疫力;而大声说话更能调动你的情绪。
方法之四:日记“功劳”
自豪感是对抗压力的最好工具,所以每天睡觉前列出一天中让你自豪的三件事(哪怕扶老人过马路),这一仪式能为第二天准备充足的自尊和自信。
六、拥有幸福的方法——学会感恩
1. 每天怀有感恩地说“谢谢”。不仅仅使自己有积极的想法,也使别人感到快乐。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而当别人帮助自己时,以真诚微笑表达感谢。
2. 养成感恩的习惯。每天清晨醒来时,都要默默地感激已有的生活和所爱的人,当然还包括其他对之感激的人和事情。
3. 一封表达谢意的纸条。如果别人向你寄来一封表达谢意的纸条,你一定会很开心吧;当你表达谢意时,并不需要正式的感谢信,一张小小的卡片(或Email)就可以了,礼轻情意重。
4. 一个小小的拥抱(在适当的时候)。对你深爱的人,与你共处很长时间的朋友或同事,一个小小的拥抱是表达感恩和情谊的很好的礼物。
5. 对每一天怀有感恩。你并不需要感谢特定的某人,因为你可以感谢生活!感谢今天又是新的一天。一位怀有感恩之心的朋友常常跟我说,当你每天醒来时,应该这样想:“我真是个幸运的家伙!今天又能安然地起床,而且还有崭新的完美一天。我应该好好珍惜,去扩展自己的内心,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传予他人。我要常怀善心,要积极地帮助别人,而不要对别人恶言相向。”
6. 不求回报的小小善意。不要为了私利去做好事,也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留心一下他人,看看他喜欢什么,或者需要什么,然后帮他们做点什么(倒杯咖啡,递下茶水等)。行动强于话语,有时说声“谢谢”不如做一件小小善事回报他人。
7. 一份小小的礼物。并不需要昂贵的礼物,小小的礼物也足够表达你的感恩了。
8. 列一份你感谢别人的理由。列这样一份清单,大概十至五十几条,表达你对他的感受,为什么喜欢他,或者他帮助了你哪些地方,而你因此深怀感激。然后将这份清单交给他。
9. 公开地感谢别人。在一个公开的地方表达你对他们的感谢,比如办公室里、在与朋友和家人交谈时、在博客上、在当地新闻报纸上等。
10. 给人意外的惊喜。小小的惊喜可以使事情变得不一般。比如在妻子工作回到家时,你已经准备好了美味的晚餐;当母亲去工作时,发现自己的汽车已经被你清洗的干净又漂亮;当女儿打开便当时,发现你特意做的小点心。都是一点点的意外惊喜哦。
11. 对不幸也心怀感激。即便生活误解了你,使你遭遇挫折与打击,你也要怀有感恩。你不是去感恩这些伤心的遭遇(虽然这也使你成长),而是去感恩经历遭遇后,那些一直在你身边的亲人、朋友;你仍有的工作、家庭;生活依然给予你的健康和积极的心态等。
感恩是一个人该拥有的本性,也是一个人拥有健康性格的表现。学会感恩,这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生活心态。有了感恩之情,生命就会得到滋润。对生活感恩,其实就是善待自我。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帮助你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原谅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人生就会充实而快乐。有了感恩之心,你会发现,原来幸福随处可见。
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最幸福的人。
七、31句话让你豁然开朗
1.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3.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4.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5.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6. 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7. 我的快乐和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8.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9. 当你用烦恼心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10.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21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11.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
12.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13.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14.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15.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16. 凡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就是慈悲;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7.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18.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9.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20.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21.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22.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3.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4.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5.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和自己谈恋爱罢了。
26.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27. 默默地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分享。
28. 眼睛不要老睁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29.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烦恼呢?
30.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31. 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item.comment_name}}[来自{{item.comment_address}}]{{item.create_time}}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