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在湖南读书期间,曾连续七年坚持到闹市读书,锻炼自己的意志,当时湖南一师的课程非常多,而毛泽东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了自己喜欢的课程上,如社会科学、文学、哲学等。他上课用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把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都工整地记录下来,课余和自修时间也孜孜不倦地钻研。
当时的湖南一师教学条件比较差,毛泽东抛开这些外界因素,坚持学习。他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去读书,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哪里最吵他去哪儿,譬如说长沙成章街头的菜市场,他每天都坐在那看书,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恒心,锻炼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在学习时心绪不受外界干扰,在任何时间和场所都可以很好地学习。
毛泽东这种"闹中取静"学习方式为他本来就很简陋的读书环境制造了更多的干扰因素。但也锻炼了他钢铁般的意志,磨砺了他坚毅的性格,同时培养了他学习的习惯。这样求知的精神延续了他的一生,即便在他的晚年,身体很不好的情况下,毛泽东都坚持每天读书。
相比较这位革命领袖,现在的学习环境已经是天差地别,可是我们的学习求知的精神已经无法和老一辈革命家相提并论。尤其是其坚持学习的恒心,排除万难的决心,闹中读书的静心,着实让人发自内心得佩服,也不禁感叹,如果毛泽东没有这样的意志力,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能成功么?小米加步枪还能够跨过鸭绿江么?
也就是有着这样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怕红军远征难的精神,主席的一生但凡定下目标就会排除万难的达到。这让我们想到了国共合作的时候一个关于抽烟的小故事。国共合作之后蒋介石回忆起毛泽东非常由衷的佩服说毛泽东真的很厉害。谁都知道毛泽东喜欢抽烟,有的时候思考问题,写文章时烟不离手。但是蒋介石是不抽烟的,所以在和蒋介石待在一起的日子,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毛泽东都没有抽过一支烟。那个时候让蒋介石感受到尊重也让他觉得毛泽东的确是个厉害的角色。一个人改变自己根深蒂固的习惯,除了决心毅力之外,忍耐力是需要极强的,而可以做到这些的往往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毛主席还有一个坚持了一生的爱好--游泳。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写于1957年,正好是武汉长江大桥全线通车的那一年.全诗如下: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展现了他游泳时那种世界都在脚下的豪情。
对于游泳,不管冬泳夏泳主席到了暮年都能坚持比一般小伙子的时间还长。主席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走过来,仍然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不仅是他的身体素质好,同时有赖于他青少年时代的有意识的、经常的体育锻炼。
毛泽东主席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每年夏天都经常到岳麓山的橘子洲头去游泳,除此之外,还进行冷水浴、风浴、雨浴、日光浴、登山、露宿、长途远足等锻炼。另外,他还吸取体操、拳术和军事操练中有关部分,加以变通、综合,创造了一种“六段运动”,早晚坚持练习。
这些锻炼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征途上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他受益匪浅。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时期,这些习惯仍然保持着,使他即使在晚年废寝忘食的工作与读书中仍不知疲倦。毛泽东主席的体育锻炼具有伟人的气魄和凡人的稚趣,同时主席的诗词也是大气磅礴,富有深意。
毛主席最喜爱游泳,同时一般人只满足于在游泳池里游泳,而他更愿意到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海中去搏击,以此为乐。只有在没有条件遨游大江大海时,他才下到游泳池中。因为越是逆境和危险更能够锻炼自己的胆商(DQ)和逆商(AQ),主席就是这样有意识的不断锻炼自己,最终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也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付出辛劳的汗水!
{{item.comment_name}}[来自{{item.comment_address}}]{{item.create_time}}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