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有话说:
两周前在网上买了一套孙子兵法,结果,现在还没有寄到。
催店铺三次,人家说厂子是浙江的,一没复工,二没货,所以还发不了。
不禁感慨:疫情之下,连我一个普通小编都这么不方便,掌控整个车间运转的制造业老板,就更有苦难言了吧。
于是,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新型肺炎疫情过后,会对制造业带来何种影响,老板们又该拿出哪些策略?
01 劳动力短缺
从这次疫情可以看到,多数制造企业仍然依赖巨大的人力。
一些劳动类目,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却没有非常大的劳动附加值。
人力短缺的情况下,产品根本出不来,根本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小姐姐看到网上有个段子:
一个工人在声讨老板说工资低劳动强度大。老板不仅不加薪,还要加班。做不了就辞退他。他不服气跟老板说国家劳动法条条规定。
老板回一句,你不要跟我讨生活挣工资,你去跟劳动法要工资去吧。
02 原料紧缺
上面说完了劳动力短缺,下面说说原料短缺。
随着疫情拐点将近,整个国家的注意力渐渐聚焦到“复工”上,社会资源集中在提供资金支持、恢复人员到岗上。
不过,“人力”和“财力”只是复工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影响复工的关键,那就是“原料”。
对制造业而言,有人没钱,很痛苦,有钱无人,也很痛苦,那么既没有人,又没有钱就更痛苦了,可现在最为尴尬,也最为痛苦的情况是:
好不容易凑了些人和钱,结果,原材料不够了!
从1月底开始算,全国人民在家办公长达2~3周,春节前囤的原料用完了,上游的生产和运输都还没有完全恢复,市场上要么没货,要么价格暴涨。
所以,小姐姐也不怪浙江的那家图书公司不给自己发货。
当然,这个原料紧缺还不是单只国内的。
很多企业都有海外工厂,但是这些工厂的原材料都是通过进口的形式从中国采购的,因此国内原材料不足、物流紧张也将导致海外的供应出现很大的困难。
对于制造业来说,上下游各环节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一个环节的脱轨,都会使得某个产业链发生一定的变化。
03 成本疯涨
疫情之下,出口贸易,制造商的供应链、订单、物流运输、人口流动甚至能源价格都将让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快速上涨。
还记得2周前,全国人民熬夜等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肺炎是否构成国际事件,是否要对中国进行毛限制”的那一晚吗?
虽然,人家世卫组织给中国留了一些余地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但不要忘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的,我国出口将可能面临严格管制。
这种自己没啥主导权,要看对方脸色的事儿,是最不靠谱的,其中,不靠谱第一号要数美国。
这意味着,我国那些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外部压力,涉及出口的供应链、订单、物流运输、人口流动甚至能源价格的上涨。
此外,因停工停产造成的人工成本、房租成本、库存成本都会上升。所以说,疫情过后,高成本成为了制造型企业难以跨越的坎。
疫情之下,制造业应该如何自救?
以上说完了,疫情过后制造业将会面临的三大难题:劳动力短缺,原料紧缺,成本疯涨,下面小姐姐为你总结了制造业的自救方法。
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创新
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策略,用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资源协同、按需生产、精准管理、服务转型,加速企业恢复生产与数字化转型。
疫情没有来的时候,小姐姐还觉得工业互联网创新只是企业的锦上添花,不搞工业互联网创新,企业也能靠着老本,苟延残喘好一些日子,现在发现,工业互联网创新对制造型企业而言,不是附加项,而是基础项。
疫情这种天灾人祸的东西,每隔一段时间说不定就会卷土重来,谁都预料不到,如何在风云巨变的环境下屹立不死,是每一个制造型企业老板必须思考的问题。
工业物联网的作用是降低疫情带来的销售下滑和供应链紧张压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进行产能波动与供应链风险预测,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尤其是,工业互联网能够进行复工复产情况监测,提升制造业风险抵抗能力。
大力发挥智能工厂
相比传统生产线,智能制造生产线主要是机器设备,只需要少量设备调试及维修人员。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加快智能化转型,是缩减成本的有效手段。
此次疫情,可以说给落后的制造型企业老板敲响了一个警钟,智能化生产能力的构建可以说是刻不容缓了。
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正能量资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item.comment_name}}[来自{{item.comment_address}}]{{item.create_time}}
{{item.content}}